论思想品德课教材的“五化”

论思想品德课教材的“五化”

ID:24792698

大小:5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1

论思想品德课教材的“五化”_第1页
论思想品德课教材的“五化”_第2页
论思想品德课教材的“五化”_第3页
论思想品德课教材的“五化”_第4页
论思想品德课教材的“五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思想品德课教材的“五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思想品德课教材的“五化”王文彦摘要:教师要了解和研究教材的整体布局,把握教材具体内容在单元和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任务,在合理使用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结构,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使用思想品德课教材,应努力做到教材内容的灵活化、教材内容的情境化、教材内容的问题化、教材内容的生活化、教材内容的活动化,优化教学过程,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关键词:灵活化情境化问题化生活化活动化简介:王文彦,女,北京五中分校,中学高级教师。《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础性资源,教师要了解和研究教材的整体

2、布局,把握教材具体内容在单元和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任务,根据本标准,设定鲜明而集中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能否高效地使用教材,直接关系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因而也成为教师教学的基本功之一。教师要有驾驭教材的能力,并经过深思熟虑,融入自身的教育智慧,才能构建出好课。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高效使用思想品德课教材,应努力做到“五化”,即教材内容的灵活化、教材内容的情境化、教材内容的问题化、教材内容的生活化、教材内容的活动化。1.教材内容的灵活化。教材内容的取舍。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而且是教材的开发者,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大胆灵活地取舍教材。要了解学生的已

3、知、需求和困惑,切实解决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如在讲“珍惜学习机会”时,面向全国的人教版教材导入所用案例为:“爸爸对小梅说,从明天开始你就不用上学了,你早晚要出嫁,我供你上学是赔钱!小梅对爸爸说,我要上学。”问题是:“假如你是小梅,你打算采用什么样的方式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作为大城市里的学生,不存在家长不让上学而去打工之类的问题,这样的导入显然离学生较远,既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也不会有什么样的体验和感悟。城市里的孩子享受着优越的物质条件,普遍存在不能吃苦、意志薄弱等问题。为此,我引用了“天梯上的小学”作为导人材料:四川凉山甘洛县乌

4、史大桥乡二坪村小学,建在峡谷悬崖峭壁之上,孩子们上下绝壁都要攀爬5架木制的云梯,进出极为艰难。每次放学、上学,李桂林、陆建芬俩位教师都要把孩子们一个个背上背下,18年如一日。当我用这段视频导人时,教室里静得出奇,学生们被强烈震撼了。当我提问“二坪村小学的学生,为什么每天都要爬到山顶上那所被当地人称为只有猴子才能上去的“悬崖小学”去读书时,学生纷纷发言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读书使人获得知识,知识能够改变命运以及二坪村的孩子克服困难,珍惜自己受教育的机会……不言而喻,这就为课后导行“我们应如何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埋下了很好的伏笔。教材内容的重组。教学要依据教材而

5、又不拘泥于教材,要灵活地使用教材。如在讲“避免非法侵害”时,教材安排的顺序是“防止非法侵害的发生、非法侵害发生时、非法侵害发生后”。在对教学内容和学情充分把握的基础上,我对教学内容作了必要的调整和处理,先讲“非法侵害发生时”、接着讲“非法侵害发生后”、最后讲“防止非法侵害的发生”。这样的处理有两大优点:第一,以学生身边发生的非法侵害导入,既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又使得导人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避免了为导入而导人;第二,“防止非法侵害的发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这个重点的解决应建立在对非法侵害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这样处理既依据教材、

6、又不拘泥于教材,而是灵活地使用教材。2.教材内容的情境化。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改变教材的呈现形式,把静止的画面变成动态的、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有利于学生参加探究活动和探究问题的情境,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激发学生的联想和创意,促使学生积极进行探索。如在讲“责任重于泰山”内容时,播放Flash动画,铁轨上,一个螺丝钉擅离职守,从而导致铁轨弯曲,此刻,一辆火车疾驰而过。请学生思考将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可以说这段Flash动画短小精悍,不到一分钟,但它生动、形象直观,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

7、习的兴趣,并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从而很自然地切入教学主题“责任重于泰山”。情境创设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感悟做人的道理。3.教材内容的问题化。把要学的内容变成问题链接,能很好地启迪学生思维。良好的、有利于启迪学生思考的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思考的有效途径。学生的思维只有处于不断被激发的状态中,成为积极主动的思考者,学习效果才会明显。以“珍爱生命”一课为例,播放录音视频汶川地震中的故事:妈妈临死前留下这样一条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问题1: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我们看

8、到,在生死需要抉择时,父母会毫不犹豫将生的希望留给孩子,我们的生命包含着父母沉甸甸的关爱。同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