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经典)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经典)

ID:24879311

大小:972.50 KB

页数:460页

时间:2018-11-16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经典)_第1页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经典)_第2页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经典)_第3页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经典)_第4页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经典)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考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经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自学考试第一章导论一、环境、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概念:(一)环境:包含自然因素、社会和经济等因素1、环境科学中的环境,指人群周围的境况及其中直接、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既包含自然因素,又包括社会和经济因素。2、立法上一般将环境的范畴确定在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利用行为范围之内,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使用了“人类环境”的概念。3、目前各国环境立法给环境下定义的方法包括三类:①概括式,例1991年保加利亚《环境保护法》、1987年葡萄牙《环境基本法》

2、;②列举式,例1969年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1993年日本《环境基本法》③概括加列举式,例中国1989年《环境保护法》的环境定义:【简答】我国环境保护法给环境下的定义及其理解: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该定义包含3方面含义:①环境的范畴限定在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影响的自然因素范围内,不包括社会、经济等因素;②自然因素包括各种天然的环境要素与自然资

3、源,也包括经过人工改造的环境;③历史遗迹与自然状态也属于环境范畴。(二)自然资源:大多已包括在环境概念中1、1987年《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的定义: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都称为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草原和荒漠、物种、陆地水资源、河流、湖泊和水库、沼泽和海涂、海洋矿产资源、大气及区域性的自然环境与资源等。例:自然资源是在一定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自然界中可以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2、我国宪法和物权法对自然资源的规定:宪法9条,国家保障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

4、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宪法还对自然资源的权属做了规定,物权法做了细化。根据物权法规定,①矿藏、水流、海域属于国家所有。②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③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法律没有规定的那些,属于集体所有。④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属于国家所有,但法律(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除外。例:单选题:我国宪法第10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那农村和郊区的土地除有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

5、--所有?【只可能国家所有、集体所有】农户只可能有承包经营权,类似一种使用权。案例答案答:①自然资源的概念: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都称为自然资源,包括土地、森林、草原和荒漠、物种、陆地水资源、河流、湖泊和水库、沼泽和海涂、海洋矿产资源、大气及区域性的自然环境与资源等。气候资源属于自然资源范畴。②自然资源权属的规定,只能由宪法及最高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作规定,某省人大常委会不是适格的制定主体。③宪法和物权法对自然资源权属的规定中并未规定气候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某省人大常委

6、会不能规定气候资源归国家所有。④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自然资源。因此,可鼓励、保障对风能、太阳能等气候资源的合理利用。(三)生态系统: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以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彼此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的不可分割的自然整体。它不仅包括生物群落,还包括环境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共同组成了一个动态的平衡系统。与环境概念不是,生态系统以整个地球上的生物及其环境等客观存在为中心,而不是以人类为中心;环境着重于以人类为中心。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

7、者、无生命物质四大部分,构成生态系统的各个要素与环境要素基本重合。宪法26.1: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生态环境”本意是生态系统,包含环境、自然资源。例:所谓生态系统是指自然界里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综合体系,它由什么组成?CA.生物环境和空间环境共同组成(忽略了生物群体本身)B.生物群体按照自然规律组成(忽略了生物群体与生存环境的相互作用)C.生物群体和一定的空间环境共同组成(完整,包括生物群体、空间环境)D.生物群体和非生物群体组成(忽略了环境要素)例:组成生态系统的

8、除了生产者、消费者之外,还有A.分解者、B.无生命物质、C.单细胞藻类、D.有生命物质。ABCD(四)环境保护、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保护的关系: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的外延较大,目的是实质性协调人类环境利用行为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自然资源保护的外延较小,目的是维持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持续利用,间接实现自然保护目的。二、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对策(一)简述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1.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不利于人类的变化,以致影响人类生产生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