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哲学深思

阐释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哲学深思

ID:24906853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6

阐释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哲学深思_第1页
阐释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哲学深思_第2页
阐释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哲学深思_第3页
阐释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哲学深思_第4页
阐释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哲学深思_第5页
资源描述:

《阐释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哲学深思》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阐释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哲学深思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哲学深思论文导读: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哲学深思的优秀论文范文,对正在写有关于自然界论文的写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度,美国在会前公布的17%的碳减排目标,低于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至少减排40%”的普遍期望。表面上看,哥本哈根会议是本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气候外交”活动,但实质上是一场事关未来发展空间的利益博弈。我认为我们面对的还是整个世界管理体系的危机、全球发展基础理论的危机、国际体制的危机。这里提出的“全球发展基础理论摘要:刚刚落幕的坎昆联合国气候大会,使我

2、想到了去年我一直关注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也使我们不得不深入反思,“美式文明”是否还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我们需要新的世界发展哲学来指导我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正确认识和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键词: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中心论;合理实践  1002-2589(2011)03-0099-02    一、引论  持续了13天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最终在人们的失望中画上句号,经过马拉松式的艰难谈判,终于达成了《哥本哈根协议》,没定下任何具体减排目标且不具有法律效力,童话中小美人鱼的故乡没有再次诞生“童话”。《哥本哈根协议》(C

3、openhagenAccord)的内容略显空泛,文件中标明了全球的升温制约目标,即确保全球平均温度的升幅不超过两摄氏度,同时写明,发达国家到2012年的短期资金援助为每年300亿美元,并在2020年前每年投入1000亿美元的长期援助资金,但文件中并没有表明各主要减排国的减排数字,只在附件中有一份表格,涵盖一些较为重要的细节,具体减排目标成空谈。  气候理由已成为当代世界最令人关注的现实理由,哥本哈根会议上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这可能导致的后果怎样和如何去应对,已然成为人们热议的中心和深思的中心。人们的深

4、思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  第一方面是可能产生的后果,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各国代表纷纷阐述己方立场,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减排目标、资金支持和会议结果期待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展开观点交锋。中期减排目标如何定——77国集团和中国认为发达国家已完成工业化,应在1990年基础上减排40%;发展中国家没有强制减排任务;发达国家美国仅宣布减排4%;欧盟承诺减排20%;并要求发展中国家也大量减排。资金支持怎样兑现——77国集团和中国希望明确具体的资金数额;今后三年中,每年至少需要100亿美元。美国等发达国家提出合适的份额,但不说明“合适”究竟

5、是多少,这样全球将没有一个有法律效力的文件来约束温室气体的排放,届时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将难以衔接,人类遏制全球变暖的行动会遭到重大挫折,影响我们赖以存活的空气、水、土地以及事物。国际社会将承担惨重的代价,这种代价是多方面的,不仅是政治上的,更体现在社会发展和人类历史的诸多层面。诸多环保组织已经警告,全球气候系统的崩溃将可能给人类带来沉重打击。  第二方面是反思没有达成一致的深刻理由。哥本哈根谈判的最大阻力来自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态度,美国在会前公布的17%的碳减排目标,低于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至少减排40%”的普遍期望。表面

6、上看,哥本哈根会议是本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气候外交”活动,但实质上是一场事关未来发展空间的利益博弈。我认为我们面对的还是整个世界管理体系的危机、全球发展基础理论的危机、国际体制的危机。这里提出的“全球发展基础理论的危机”理由,非常值得思考。这意味着发达国家把协议从“法律条约”降格为“政治宣言”不是“气候外交”,甚至不是未来发展空间的博弈,而是隐藏在美国社会和经济中深层的东西,是美国的存活方式,是“美式文明”。  第三个方面是如何使全球气候理由得以有效解决,使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发展中国家普遍主张,当前的气候变化谈判必须坚持

7、《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必须坚持双轨制,发达国家应正视并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加大减排力度,并为发展中国家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提供足够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变革美国的存活方式,改善“美式文明”,出台新的世界发展哲学。  二、人是自然的存在物,人与自然相互依存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人们关心自己周围存活环境的变化,关心这种变化对自身前途和命运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来自于自然界,是自然界演化的最高产物,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把“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确定为

8、“有生命的个人存在”和“他们与自然的关系”。他们认为,“人直接的是自然存在物”[1],人离不开自然界,要靠自然界生活。恩格斯明确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2]。自然界提供各种用对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哲学深思由专注毕业论文与职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