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说明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说明

ID:24921273

大小:591.69 KB

页数:45页

时间:2018-11-17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说明_第1页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说明_第2页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说明_第3页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说明_第4页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说明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说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条文说明341总则1.0.1我国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即环太平洋地震带和亚欧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强震多发国家。我国地震的特点是发生频率高、强度大、分布范围广、伤亡大、灾害严重。几乎所有的省市、自治区都发生过六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根据1990年国家地震局公布的我国地震烈度基本区划图,我国地震烈度等于或大于7度的地区面积达31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近1/3。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外发生的强烈地震,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而且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突发的强烈地震使建设成果毁于一旦,引发长期的社会政治、

2、经济问题,并带来难以慰籍的感情创伤。公路桥梁是生命线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震救灾中,公路交通运输网更是抢救人民生命财产和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减轻次生灾害的重要环节。1998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颁布实施,对我国的防震减灾工作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具体规定。在此期间,国内外桥梁抗震技术有了长足进展,而且,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有专门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因此,在广泛吸收、消化国内外先进的桥梁抗震设计成熟新技术基础上,首次编写我国《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供城市桥梁抗震

3、设计时遵循。1.0.3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桥梁建设发展非常快,修建了大量斜拉桥、悬索桥、拱桥等大跨径桥梁。因此本规范给出了斜拉桥、悬索桥、拱桥等的抗震设计原则供参考。由于本规范在抗震分析方法、计算模型等方面增加了多模态反应谱和时程方法,因此对于《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只适用跨度150m内的梁桥不再作要求。341.05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中对城市建筑物的抗震设计采用二级抗震设防水准和二阶段设计,为统一城市各类结构的统一设防水准,城市桥梁也采用两水平设防,两阶

4、段设计。342术语、符号本章仅将本规范出现的、人们比较生疏的术语列出。术语的解释,其中有部分是国际公认的定义,但大部分则是概括性的的涵义,并非国际或国家公认的定义。术语的英文名称不是标准化名称,仅供引用时参考。343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3.1桥梁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3.1.1本规范从我国目前的具体情况出发,考虑到城市桥梁的重要性和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本着确保重点和节约投资的原则,将不同桥梁给予不同的抗震安全度。具体来讲,将城市桥梁分为甲A、甲B、乙和丙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其中甲A类为大跨度斜拉桥、悬索桥和拱桥;甲B类

5、为交通网络上枢纽位置的桥梁、城市中桥面六车道以上的桥梁;乙类为城市快速干道、高架桥;丙类为除甲A、甲B、乙三类桥梁以外的其它桥梁。3.1.2甲A类桥梁(城市大跨度斜拉桥、悬索桥和拱桥),大都建在依傍大江大河的现代化大城市,它的特点是桥高(通航净空要求高)、桥长(两岸引桥)、造价贵。一般都占据交通网络上的枢纽位置,无论在政治、经济、国防上都有重要意义,如有破坏则修复困难。因此大跨度桥梁的设防水准重现期定得较高。而抗震构造措施是在总结国内外桥梁震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设计原则,历次大地震的震害表明,抗震构造措施可以起到

6、有效减轻震害的作用,而其所耗费的工程代价往往较低。因此,本规范对抗震构造措施提出了更高和更细致的要求。立体交叉的跨线桥梁,一旦遭受地震破坏,不仅会影响到上线交通,还会影响到下线交通,因此,其抗震设防标准应按上、下两线中较高的抗震设防标准来进行抗震设计。3.2地震影响3.2.1~3.2.2甲A类桥梁设防的两水平:E1和E2地震作用,相应的地震重现期分别为950年和2500年;甲B、乙和丙类桥梁的E1地震作用是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中的多遇34地震(重现期63年)的基础上,考虑表3.2.2中的重要性系数得到的:甲B

7、、乙和丙类桥梁的E2地震作用直接采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中的罕遇地震(重现期2000年~2450年)。表3.2.2E1地震考虑的重要系数甲B乙丙类1.71.31.03.3抗震设计方法分类3.1.1~3.1.3参考现行国内外相关桥梁抗震设计规范,对于位于6度地区的普通桥梁,只需满足相关构造和抗震措施要求,不需进行抗震分析,本规范称此类桥梁抗震设计方法为A类;但对于位于6度地区的甲B桥梁,7度、8度和9度地区的丙类桥梁,本规范仅要求进行E1地震作用下的抗震计算,并满足相关构造要求,这类抗震设计方法为B类;对于7度及

8、7度以上的甲B和乙类桥梁,本规范要求进行E1地震和E2地震的抗震分析和验算,并满足结构抗震体系以及相关构造和抗震措施要求,此类抗震设计方法为C类。3.4桥梁抗震体系3.4.1本条规定是在吸取历次地震震害教训基础上,为提高桥梁结构抗震性能,防止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整体倒塌破坏,切断震区交通生命线而要求。3.4.2美国最新编制的《AASHTOGuideSpecif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