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谈孔子周游列国为何先奔卫?

简谈孔子周游列国为何先奔卫?

ID:24969932

大小:57.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7

简谈孔子周游列国为何先奔卫?   _第1页
简谈孔子周游列国为何先奔卫?   _第2页
简谈孔子周游列国为何先奔卫?   _第3页
简谈孔子周游列国为何先奔卫?   _第4页
简谈孔子周游列国为何先奔卫?   _第5页
资源描述:

《简谈孔子周游列国为何先奔卫?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简谈孔子周游列国为何先奔卫?导读:本篇文章是弟子和老师类的论文,提供给准备写作相关这方面毕业论文格式模板的应届毕业生们提供参考阅读下载。核心提示:结果让孔子非常失望,他没有分到祭肉.虽不能为政,孔子卫国过得还不错,他一方面多与贤者交往,一方面教导众弟子,不寂寞.孔子到卫国后,出于对公叔文子的尊重,曾和弟子一起采集过他的言论事迹,和公叔戌也有交往.孔子虽没有分到祭肉,但他是个通达的人,深知合则留不合则去,于是率领众弟子辞官别鲁.临行际,孔子以独特方式表达了对鲁国的留恋与热爱: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道也.

2、一步九回头,迟迟不肯离去.公元前497年,孔子与弟子一行数十人,自鲁抵达卫都帝丘(今濮阳),开始了长达14年周游列国的政治生涯.卫国商代有,周灭商后,卫成周的姬姓封国.西周时,卫国统治中心淇县、浚县一带.公元前629年,卫成公迁都帝丘公元前241年,卫元君迁都野王(今沁阳)战国时期,卫都帝丘位于濮水阳,更名为濮阳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废卫君为庶人,卫国灭亡.卫曾四徙其都,共历800余年,是秦统一后名义上仍存的诸侯国.孔子周游列国,第一站选帝丘.卫都帝丘今无存,早西汉晚期被黄河水淹没,深埋于地下,直至

3、2005年,高城遗址的发掘,露出冰山一角.濮阳市文史专家李中义先生道.2009年2月9日,记者抵达濮阳,寻觅湮没久的卫都帝丘.从濮阳县城南行大约10公里,记者抵达五星乡高城弟子和老师毕业论文格式模板舞美女80人,骏马120匹,诱使鲁国君臣沉湎于声色犬马中.鲁定公由此不问朝政,怠于国事.子路看到这种情况,劝孔子辞职,一走了.孔子心存幻想,坚持再等等看.为马上是郊祭的日子,果郊祭后仍能按礼的规定,把祭肉分给大夫,孔子还打算留下来.结果让孔子非常失望,他没有分到祭肉.孔子是个通达的人,深知合则留不合则去,

4、于是率领众弟子辞官别鲁.临行际,孔子以独特方式表达了对鲁国的留恋与热爱:迟迟吾行也,去父母国道也.一步九回头,迟迟不肯离去.孔子要离开鲁国,他不能东向去齐国,为夹谷会时孔子触犯了齐景公,齐赠女乐的事又大大激怒了孔子.向西奔卫,是他和弟子们认真商议决定的.鲁、卫是兄弟国,卫国政治平稳,文化上有郑卫音,经济上陶卫称,都比较发达.濮阳市文史专家孙德萱先生讲.何为兄弟国呢?卫国是鲁国近邻,与鲁国为姬姓国家.鲁国为周公后,卫国是康叔后,周公、康叔都是周文王的儿子,两国是名副其实的兄弟国.卫国又有孔子友蘧伯玉,

5、他是卫国大夫,一生侍奉卫国三公(献公、襄公、灵公),以贤德闻名于诸侯.孔子与他相交甚厚,此前曾多次入住其家.孔子选择卫国,与他的多位学生是卫国人也有一定关系.他的得意门生子夏、子贡都是卫国人,还有一些较知名弟子,句井疆、琴牢、颜仇由等也是卫国人.颜仇由是子路妻兄,卫国做官.这些人卫国有广泛的社会关系,他们的称扬,使孔子卫国的知名度不亚于鲁国.子路很积极主张到卫国去,为除了颜仇由外,他还有个连襟弥子瑕是卫灵公的宠臣.子路认为,以通过蘧伯玉、颜仇由、弥子瑕等人,和卫灵公建立联系,很能得到重用.此外,卫国

6、还有史鱼、公子荆、公叔发等一批不错的大臣,是孔子比较欣赏的.去卫国前,孔子要认识要久闻其名.公叔发,即公叔文子,孔子认为他是个不苟言笑,不义不取的人.他死后以文为谥.有一次子路问老师,公叔发为能以文为谥?孔子说,他敏而学,不耻下问,是以谓文也.孔子认为公叔发担当得起这个谥号.孔子奔卫,是满怀希望的.但令他始料不及的是,他竟先后卫国待了10年,使卫国变成了他的第二故乡.初入卫境行路教徒孔子带弟子取道西行,几天后进入卫国边境,他们先来到卫国的一个集镇上,孔子举目四望,看到土地肥沃,人口稠密,深感意外:原

7、来卫国很繁华,集镇上也有很多人.孔子为什会意外呢?为当时卫国是国,公元前659年卫文公执政时,齐桓公曾率诸侯国士兵帮他兴建宫室,这是《定方中》一诗歌颂的内容.孔子认为,卫国虽经卫文公治理,逐渐强盛起来,但当时诸侯争霸的形势下,仍是受人怜悯的国.此,他看到卫国集镇人口稠密,心情开始变.弟子们看到老师高兴,也都兴奋起来.弟子冉求正专心地为老师驾车,听到孔子语,回过头问:老师,人口经很多了,下一步怎办呢?孔子说:想办法使他们富裕起来.冉求再问:富裕后,又该怎办呢?开办学堂,教育他们.孔子主张对民众实施教化

8、,本篇简谈孔子周游列国为何先奔卫?论文范文综合参考评定下度:经典选题但教育必须有物质基础,他主张先富后教,这与管仲讲的仓廪实而知礼节、凡治国道,必先富民是一道理.孟子、荀子也都继续发挥了这一主张.孟子说:乐岁终年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瞻,奚暇治礼仪哉?意思是年景老百姓日子还过得苦的,坏年头连活命都难.活下去尚且不容易,哪有闲工夫学习礼仪呢?孔子与冉求说得高兴,便开始针对冉求的特点进行启发式教学.冉求聪明稳重,也有从政能,只是学习不刻苦.孔子说道:求,我不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