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中国的管理问题论文

略论中国的管理问题论文

ID:25017337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7

略论中国的管理问题论文_第1页
略论中国的管理问题论文_第2页
略论中国的管理问题论文_第3页
略论中国的管理问题论文_第4页
略论中国的管理问题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略论中国的管理问题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略论中国的管理问题论文中国的管理问题,有中国自身的特色,与西方国家有着巨大的差别。对管理进行科学研究,在大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管理学,是发达国家在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社会产物。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管理学诞生在西方,扎根于工业社会的土壤。中国历史上虽然不乏有对管理问题的精辟见解,但却没有诞生出系统完整的管理思想.freelicsofBrushingTeach);1976年,伯格斯特隆(T.C.Bergstrom)在同刊上发表《寻找更深的睡觉经济学》(ToicsofSleeping)。两人对热衷于建立数学分析模型的学术方法进行了嘲讽。布林德以一个严谨的数学模型,论证收入与牙齿洁白程度紧密相关的

2、人会在刷牙上多花时间。伯格斯特隆则针对霍迪里的睡眠经济学效用函数模型(该模型建构了日常消费和花在床上的时间两个变项,依据经济学基本的个人极大化效用原则,论证了最为明智的选择是每天睡8小时),添加了非工资收入变项,得出结论为最佳选择是每天在床9.231小时。伯氏揶揄道:1.231小时的差异可能是在床上但非睡眠的活动时间。在管理学上,有不少学者要么是为了自己的文章更有说服力,要么是害怕显得过于“浅显”,要么是为了掩饰思想的缺乏,往往热衷于类似这种刷牙学或睡眠学的研究,而且动不动就拿出数学模型来。其实,西方在管理科学兴起之后,经验主义的杜拉克,决策学派的西蒙,都对这种所谓的学问予以否定。杜拉克针对管

3、理理论的过于繁杂琐细,明确宣布要向经验靠拢,追求理论的明快简洁。西蒙则强调人类理性的有限性,而把研究重点放在人们的刺激反应和习惯行为上。中国的管理学处于初创时期,因此,有不少人偏向“建构”而忽视“解构”,一味追求理论的完整严密,特别是对数理方法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崇拜”的地步,似乎离开高等数学和计算模型,就不能算是管理学。一讲预测,就是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而完全忽视非定量的臆断预测即使在发达国家的管理中也占据绝大比例;一讲决策,就是数学模型和矩阵运算,而完全忽视经验智慧以及非量化的价值判断在决策中的重要作用。诚然,数学是管理学研究的有力工具,但不是唯一工具,更不是高于一切的工具。这种偏

4、向如果得不到纠正,就会使中国管理学的道路越走越窄。作为显学的经济学,在突破传统政治经济学的框架后,热衷于数理研究,确实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所出现的只有数学“是惟一的科学”偏差,值得管理学界引以为戒。如果管理学由学术走向只追求自身体系严密的“屠龙术”,将对中国的现代化极为不利。杜拉克称,组织是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是为了符合逻辑,管理的着眼点在于目标,而不在于过程。这一告诫,值得我们注意。管理学的建设,应当做到学理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价值评判和工具评判并重。必须认识到,我国现在管理学界比较重视的管理工程、管理科学研究,基本上属于应用层面和工具层面,而不是管理学的整体。如果沿着这条技术化的道路发展下去

5、,很可能使我国的管理学出现较大偏差。真正的科学,只有跳出科学主义的误区,才能健全发展。3.普遍规律和中国特色相结合问题如果能够做到严格意义上的价值中立,那么,就不存在所谓的中国特色问题。但是,管理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不可能完全排除价值问题。因此,探讨中国管理学的特色问题,不但可能,而且必要。所谓中国特色,绝不是对普遍规律的排斥,而是普遍规律与中国文化的嫁接和渗透。在管理学的研究中,从80年代起我们就有不少学者重视日本Z型文化的启发,注意到了管理学的国别差异和地域差异问题,特别是文化差异问题。但是,对Z型文化的重视,对威廉·大内的推崇,决不能代替对中国国情的探索。不少管理学著作,是把威廉·大内的

6、Z理论作为一种我们可以“模仿”的模式,而不是借鉴Z理论的方法创建中国自己的管理文化,重视了美国式文化和日本式文化在管理上的差异,而忽视了中国和日本的不同文化在管理上的差异,甚至在大而无当的“东方文化”招牌下把日式管理中的Z型文化当作中式文化。这种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我国管理学学理建设的发展。中国具有自己特有的管理资源,它不仅不同于美国,也不同于日本。仅仅从文化资源的角度看,除了众所周知的长期儒家思想的浸润,还有中国社会结构和文化观念与发达国家的重大差别。近代以来,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直至马列主义的中国化及其指导地位的确立,也构成中国式文化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管理学的学理建设,必须

7、发掘这种特有资源的内涵,探讨中国特色的管理学。这种特色,不是简单的嫁接,更不是一般的组合,而是普遍规律与自身文化资源的浑然一体,走出“体”“用”二分法的死胡同。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学家,必须具有自身文化的深厚底蕴,同时又熟练掌握当代管理学的基本原理,使学术研究和中国国情融会贯通。真正做到普遍规律和中国特色的结合,其标志应该是中国管理哲学的建立。仅仅停留在工具层面或技术层面而不能上升到价值层面,就不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