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的归行政,政治的归政治

行政的归行政,政治的归政治

ID:25031428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7

行政的归行政,政治的归政治_第1页
行政的归行政,政治的归政治_第2页
行政的归行政,政治的归政治_第3页
行政的归行政,政治的归政治_第4页
行政的归行政,政治的归政治_第5页
资源描述:

《行政的归行政,政治的归政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行政的归行政,政治的归政治一90年代以来,随著中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和高速发展,中国政治的未来走向重新成为世人注目的焦点。一种流行的意见认为,一个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在走向经济现代化的同时,必然伴随著政治现代化。所谓「政治现代化」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国家与社会的分离:社会由市场经济这只「看不见的手」自发地调配,而国家则应该相应地撤离出这个社会领域,充当一个「守夜人」。根据这种看法,只有所谓的「政治现代化」才能保障经济的继续繁荣和健康发展,否则必然导致经济衰退和社会混乱,最终引发整个国家的动荡甚至崩溃──70年代以来席卷全球的民主化浪潮,80年代末社会主义阵营的崩溃,90年代印度尼西亚

2、的经济危机就是最好的证明。但也有不少人注意到,这一说法似乎并不能解释90年代中国的具体经验。「八九」之後,中国在政治上坚定地拒绝了民主化道路,但却不仅赢得了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且取得了一个世纪以来几乎前所未有的政治稳定。如果承认这一现象并非昙花一现,而是有内在的合理根据,那么这一切究竟应该作何解释?90年代中国大陆政治稳定的原因是甚么?《二十一世纪》2002年8月号刊登了大陆学者康晓光的一篇长文〈90年代中国大陆政治稳定性研究〉。康晓光认为,90年代中国之所以创造了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的「世界奇迹」,主要是因为「90年代的大陆政治表现出『行政吸纳政治』的基本特徵」。所谓「行政吸纳政

3、治」是指由行政系统承担政治的功能,从而抑制并消解经济精英和社会大众的政治意识和参与冲动。具体地说,「行政吸纳政治」有三层含义:首先由权威政府或政治精英垄断一切政治决策,其次是最大程度地满足包括经济精英和知识精英在内的其他社会精英的经济利益或需求,最後通过「谘询」等方式安抚或平息非精英大众的不满和反抗。康晓光坦率地承认,「行政吸纳政治」的观点是借鉴自香港社会学家金耀基的论文〈行政吸纳政治──香港的政治模式〉。笔者无缘拜读金耀基的原文,不过根据康晓光的转述,「行政吸纳政治」应该首先适用於英国殖民时期的香港。众所周知,英国统治下的香港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非政治」的社会:香港的政治主权

4、和重大政治决策并非掌握在香港人手里,而是由高高在上的英国殖民政府控制。换句话说,英国才是香港真正的「主权者」,香港人既不能、也没有必要关心自己的政治。尽管极少数华人富商巨贾和权势人物有可能幸运地获得参政、议政的资格,但绝大多数华人则被排除在政治之外,沦为纯粹「经济的动物」。所谓「行政吸纳政治」不过是说,政治在香港已经变成了一种经济管理,一种地地道道的「家政」(economy)。康晓光认为,「90年代的大陆与1975年之前的香港的政治结构」存在著相似性1。这种相似性表现在四个方面:1、一个不必对社会负责的政府;2、一个市场主导的经济,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精英集团;3、一批接受了权威

5、政治现实的知识精英或专业精英;4、一个有助於造就政治麻木的大众阶层的相同文化传统。毫无疑问,康晓光其实是暗示90年代的中国大陆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香港化」了。所谓「香港化」就是指一种「非政治化」,一种国家权力或政治权威的缺失或不在场状态。在文章的第二部分,康晓光重点谈到了90年代中国的「非政治化」特徵。自90年代以来,中国「政治的属性」发生了决定性的变化:首先,中国的统治模式已经从集权政治转变为威权政治,尽管统治阶层仍然垄断政治权力和公共领域,但却放弃了对经济和私人领域的全面监控;其次,随著「意识形态的更新」,统治阶层已经从理想主义乌托邦式的「革命党」变成了一个纯粹的利益集团或「

6、理性的经济人」;最後,一个「没有政治的社会」已见雏形,「毛时代那种国家与社会浑然一体的状态不复存在。国家权力不断收缩,相应地社会从国家的全面控制中逐渐脱出」2,即是说,国家与市民社会已经开始分离。令人感兴趣的是,康晓光似乎严格遵守「价值中立」的原则,只是「客观」地描述「行政吸纳政治」的事实,并没有表达自己的价值立场。但凡「价值中立」者,总不外有两种可能:要么是缺乏相应的评判标准,不能进行价值判断;要么是因为某种不得已的苦衷,宁愿把自己隐藏在「事实」的背後,不愿意进行价值判断。在笔者看来,康晓光似乎更倾向於後者。一个重要的证据是,康晓光更多地强调「行政吸纳政治」对香港和大陆的共同

7、适用性,强调二者政治结构的相似性,但却很少突出二者的一个根本差异:香港从来就是非政治的社会,但大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是政治社会,一个「人民主权」的现代国家。由此可见,「行政吸纳政治」一语本身具有很大的歧义性。康晓光在文章中提到金耀基的说法:「行政吸纳政治」既可以指「政治的行政化」,也可以指「行政的政治化」3。但是,不管金耀基还是康晓光似乎都没有注意,这两个说法意思颇为不同。「政治的行政化」强调的是,政治的权威本身已经被「行政」架空,国家权力已经无力全面控制整个社会领域,所以被迫不断地收缩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