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贫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精神的贫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ID:25073926

大小:51.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8

精神的贫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_第1页
精神的贫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_第2页
精神的贫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_第3页
精神的贫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_第4页
精神的贫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_第5页
资源描述:

《精神的贫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精神的贫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对于自然界的生物来说,最大的意义是生存,它们所要面对的是获取生存条件的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而作为社会存在的人,则要承受更多。万物灵秀,属人的主体意识最为突出,对于人来说,精神的贫困所造成的痛苦丝毫不亚于源自物质匮乏的压力,只有实现物质与精神的全面丰裕,相互和谐,才可以最大限度的获得幸福体验。  一、价值观念的异化与精神世界的贫困  精神世界的空虚,源于思想没有价值遵循,生活没有奋斗方向,或者是价值遵循与奋斗方向出现了偏差。造成精神贫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市场经济特征导致的信仰缺失。革命战争年代,人民群众相信,通过斗争,可以改

2、变自己的困苦境遇和被奴役者的身份,跟着党走,终会实现作为理想社会的共产主义,虽然生活条件不好,但人们心理有盼头,奋斗也有方向,所以过得很充实。时至今日,从时间维度纵向比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已实现了长足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基本上达到了小康水平,目前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然而,市场经济的竞争逐利性质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却熵流涌现,催生了以金钱和效率为内核的价值观,追逐短期的金钱和利益似乎是人们明确的目标,然而却又常常感觉身心疲惫,无所适从……个体的心灵空虚,精神贫困,社会的乱象频出,秩序混乱,与正确的价值引导缺乏,崇高信仰的缺失关系重大。  社会思潮激荡导

3、致的无所适从。这主要表现在“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一元性与多元性、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彼此间的相互矛盾。这些学术名词或许不为大众所熟知,然而其其消极影响却实实在在的存在。这些矛盾在学术界被冠以争论之名,在现实中,伴随着人文主义、多元性的式微,科学主义、一元性早已呈现出“盛勇”之势,具体体现在物质经济与工具理性的胜利,大国政治与价值观全球化的胜利,使得精神追求与崇高价值追求成为少数派,甚至会遭讥讽。后现代性是对现代性的反思,它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难以撼动现代性带来的种种工具理性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价值观引导建设实效性不强的问题。人民群众面临来自不同渠道不同层面的价值观被

4、塑造会显得困惑迷茫,这时候国家就必须高瞻远瞩,理性的引导价值观建设。多元发展是文化交织是本来的文化生态,强调主流价值观的引领更社会治理需要和文化健康发展的方向引导。我们从来都不缺乏主流价值观引导,但是我们的价值观建设实效性不强也是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是学术语言向群众语言的转换,二是宣传者与群众的交融,三是宣传方式的形式僵化,未能事件化,生活化。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价值观念的建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家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一个国家的

5、强盛不仅是经济体量的庞大,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诸多因素的强大皆在考量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在全方位的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内容,习近平指出:“核心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核心价值观其实要回答的是,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是对民族使命的坚守和对

6、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历史和传统结合的产物,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文化传统息息相关。例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大德。其中,“富强”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孜孜以求的的梦想,它与被侵略和殖民统治的历史记忆有关,也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有关,更与社会主义的本质追求有关;民主是现代化的产物,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标志,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民主是中国水土孕育的民主,不是西方的票选民主;文明是社会发展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总是从蒙昧走向文明,从落后走向进步,文明的内核实质是以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为标准的,任

7、何反智的反文明的行径都将沦为笑柄;“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内涵意蕴更是丰富,我们讲“贵在尚和”,“天人合一”是和谐,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和谐,“和而不同”、“和合竞进”亦是和谐,这些和谐理念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正确生活观念的引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适应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于社会存在,指导社会实践。因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与大众的社会生活紧密结合。  一是要有正确的财富观念。消费方式既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又决定着社会的生产方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