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灵宝市某滑坡监测与预警分析

河南灵宝市某滑坡监测与预警分析

ID:25087215

大小:59.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8

河南灵宝市某滑坡监测与预警分析_第1页
河南灵宝市某滑坡监测与预警分析_第2页
河南灵宝市某滑坡监测与预警分析_第3页
河南灵宝市某滑坡监测与预警分析_第4页
河南灵宝市某滑坡监测与预警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南灵宝市某滑坡监测与预警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河南灵宝市某滑坡监测与预警分析赵东力(河南省航空物探遥感中心河南郑州450053)【摘要】:针对灵宝市某矿山滑坡的灾害发育、活动与危害现状,建立了滑坡监测网,进行了滑坡变形及降雨监测;在复杂地质地形条件下,结合降雨情况寻求滑坡与环境(降雨)之间的临界状态值,对该滑坡诱发因素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和探索,达到滑坡预报预警的目的。.jyqk3的山体滑坡,主要为人类采矿活动引发,造成的经济损失约200万元。2000年以来,随着采矿规模的加大,在矿山东坡出现了大量的拉张裂缝和剪切裂缝,裂缝宽O.1~3m,有的已形成拉张裂缝槽,最长达

2、150m。经过勘察,划分了四个滑坡体。(2)滑坡为凸起状斜坡地形,呈上陡下缓状,地表坡度25~35。,最大达42。。滑坡体前缘最低高程约为700m,后缘高程约为970m。最大斜长620m,属中——深层滑坡,规模为中——大型。(3)滑坡体物质组成为岩土混合类物质,滑带以上为粉质粘土和基岩,基岩岩性主要为碎裂混合花岗岩、高岭土化糜棱岩、片麻岩及混合花岗岩。滑带为构造带内的软弱破碎带,其主要成分为构造泥砾岩、碎裂岩,强度低.高岭土化现象强烈,遇水其抗剪切强度快速下降,是形成滑动面的有利物质。滑床主要岩性为混合花岗岩和碎裂混合花

3、岗岩。(图1)(4)根据勘察成果,滑坡属塌陷——推移式滑坡,处于蠕滑变形状态,其形成机制主要有内因和外因两种因素,内因包括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外因包括降水、人类采矿活动及地震等因素。滑坡变形受人类采矿活动和降水影响较大,呈现间歇性、阶段性发展特征。采空区塌陷加剧了坡体的变形,影响了坡体的稳定性,导致滑坡成灾的可能性极大。(5)该滑坡对矿区内的650口人及价值1370.5万元的财产构成了极大的安全威胁。在暴雨季节,历史上区内24小时最大暴雨强度383mm。2.滑坡监测滑坡一旦失稳,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2.1监测原理。通

4、过对滑坡体的变形测量以及对降水量数据的收集,分析滑坡体位移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建立预报预警系统,及时启动应急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小滑坡区域的损失。2.2监测内容及方法。2.2.1监测网点的布设及要求将位移监测点和地下水监测孔尽可能布置在与主滑方向重合的纵剖面上,明显变形部位增加监测点,监测点由水泥桩埋设,桩基座规格为50×50cm,长400cm,桩直径30cm,埋深150cm。2.2.2监测内容及方法。(1)滑坡体的位移观测基准点设置在地质灾害体以外的稳定地质体上,并构成可以进行稳定性检测的简单网型;基准点满足对变形点进行位

5、移监测的各种观测条件。观测收集大气降雨(雪)量、温度情况,对地表裂缝、塌陷、崩塌等灾害体进行巡视检查、简易量测、拍照和记录等监测。(2)采用全站仪、精密测距仪、进行变形监测,常用观测方法是视准线法、小角法、极坐标法、交会法等监测水平位移;水准测量、精密三角高程测量等方法监测垂直位移。注重在地质灾害体地表出现的裂缝处多布设测点进行裂缝简易量测。用雨量计、温度计进行常规气象监测,较准确掌握区域气象特征,为滑坡预警预报提供资料。2.3监测周期。绝对位移监测周期一般为7—15天,变形速率增大或出现异常变化时,缩短监测周期;裂缝、

6、塌陷变化监测与人工巡视检查周期为1~7天,发现异常加密监测和巡查。绝对位移、主要裂缝变化等监测内容的首次观测值取较早精确测量值。2.4监测网的建立。该矿山滑坡1988年开始人工监测,1990年定了9个桩进行监测,到1995年经过对监测资料分析,认为滑坡基本趋于稳定。1995~2002年由于在滑坡体下部进行采矿活动,致使滑坡体复活。为了能及时了解滑坡的动态,使滑坡区生命财产得到尽可能的安全保障,停止了滑坡体下部的采矿活动,2005年起建立了较为规范的滑坡监测网(图2),在滑坡体外建立了5个基站,滑坡体内布置了27个监测桩(

7、其中I号滑坡体9个;Ⅱ号滑坡体6个;Ⅲ号滑坡体8个;Ⅳ号滑坡体4个)。3.滑坡监测分析3.1位移监测。(1)根据滑坡体监测结果(图3)可以看出:该滑坡27个监测桩均有变形和位移。其中I号滑坡体中6号与8号监测桩位移变化较明显,滑动大高差为-12.Ocm;Ⅱ号滑坡体1、2、3号监测桩变方向总体约为310°,6号最大位移达34.8cm,最化情况总体一致,沿285°方向移动,4、5、20号监测桩变形较大,移动方向总体呈305°,位移变化最大的是滑坡体后缘的5号桩达39.8cm,高差变化最大为4号桩达-20.5cm,且可见拉张裂

8、缝下错现象;Ⅲ号滑坡体监测桩的平面位移及高差变化趋势一致,移动方向为2900,位于滑坡东北面侧缘的14号桩位移24.9cm,滑坡体后缘19号监测桩最大高差为-14.2cm;Ⅳ号滑坡体滑动方向为45°,25号桩位移达54.lcm,高差变化最大为6号桩达-47.7cm。(2)通过对滑坡体的监测和降雨观测数据的综合分析,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