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主义”抑或“整体主义”论文

“个体主义”抑或“整体主义”论文

ID:25101345

大小:60.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18

“个体主义”抑或“整体主义”论文_第1页
“个体主义”抑或“整体主义”论文_第2页
“个体主义”抑或“整体主义”论文_第3页
“个体主义”抑或“整体主义”论文_第4页
“个体主义”抑或“整体主义”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个体主义”抑或“整体主义”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个体主义”抑或“整体主义”论文【内容提要】虽然经济学方法论的个体主义一直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一个方法论原则,但是它始终受到了非主流经济学的批判,并且随着现代科学与经济学结合的日益加深,整体主义方法论越来越受到经济学家的重视。其实经济学方法论的两种对立只存在于理论之中,而在验证的角度上并不存在根本性的对立。事实上,片面强调一种方法论都会造成严重的局限性,因此,研究经济学应该把两种方法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英文摘要】althoughtheindividualismmethodologyisalainstreamics,.fr

2、eelebranchesofeconomics.odernscienceandeconomics,themethodologyispaidmoreandmoreattentionbyeconomists.indeed,theconflictofthesetethodologiesexistsonlyintheory,empiricallytheyarenotsubstantiallyconflicting.actually,toemphasizeonlyonemethodologyisverylimited.tobin

3、ethesetethodologiesorganicallyisacorrecticresearch.【关键词】个体主义/整体主义/经济人/方法论individualism//economicman/methodology【正文】一、经济学方法论的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的争论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极力追求“唯科学主义”的方法论.freel·kirzner)和路德威格·拉赫曼(l·lachman)不但绝对坚持方法论的个人主义,认为它是一个先验的有启发的假设,而且对诸如国民收入和总的价格指数等所有宏观经济总量表示深深的怀疑,

4、并排除了所有不能简化为微观经济学命题的全部宏观经济学命题。哈耶克甚至认为,在社会科学领域里,不存在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实体,像“社会”、“市场”、“法律制度”等词汇并不代表直接观察到的实体,而是用来解释人们行动的理论概念,社会科学的“事实”充其量不过是我们所做的关于个体行为的假设。个体主义方法论经过长期的发展,其内容不断得到完善,在西方经济学占据了主流位置,尽管如此,个体主义方法论还是一直受到非主流经济学中整体主义方法论的批判。首先,德国历史学派对个体主义方法论提出了质疑。布鲁诺·希尔德布兰德(brunohildebran

5、d)认为,以孤立的个人经济动机作为分析基础,就是“把政治经济学变成一部单纯的利己主义的自然历史”。“经济人”抽象并没有反映人的全貌,实际上,“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是文明的婴儿和历史的产物。人的需要、人的人生观、人和物质对象的关系以及他和其他人的关系,都不会总是相同的。地理影响着他们,历史改变他们,而教育的进步可以完全改造他们”。新历史学派中的杰文斯、门格尔等人在批评“经济人”抽象时,说它是“孤独的人”、“原始的个人”,以至于不能不使人们认为“经济人”似乎是超越于社会和历史之外的“虚假的人”。其次,制度学派对“经济人”也进

6、行了有力的批判。在凡勃伦看来,新古典的完全竞争体系,连同其洁白无瑕的“经济人”,当然是科学想像的功绩,不是对事实的有力表现。新古典理论不仅本身不能有效解释现代社会,反而有害于人们对这种社会真象的探讨。造成这种结果的根源在于那种非历史的、简单化的“经济人”人性观和以个体主义作为出发点的方法论。制度主义经济学家认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除了物质经济利益以外,人还追求安全、自尊、情感、社会地位等等社会性的需要;人所做出的选择,并不仅仅以他的内在的效用函数为基础,而且还建立在他个人的社会经验、不断的学习过程以及构成其日常生活组成

7、部分的个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之上,因此,人的行为是直接依赖于他生活在其中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因此,要从每个人的现实存在和他与环境的关系、制度结构、组织模式、文化和社会规模去理解人的经济行为。新制度主义认为,个人首先是一种“社会人”和“组织人”而不是“经济人”,因此,单独考察个人的动机来发现经济规律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做法。当然,历史学派、制度主义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对“经济人”的批判,并没有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产生动摇,也没有在批驳的过程中真正建立“社会人”模式和整体主义方法论。相反,这种批评促使信奉“经济

8、人”的理论家不断弥补原有的某些严重缺陷,修正传统的某些表述,使“经济人”更加丰富。但是,方法论的整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争论并没有停止。30年代后,随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整体主义方法论逐渐受到重视。瑞典学派首先采用总量分析方法,为建立宏观经济理论体系打下了基础。随后凯恩斯克服了传统经济学的个体主义分析方法,也采用了总量分析方法分析了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