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鉴定学》ppt课件

《中药鉴定学》ppt课件

ID:25143087

大小:15.67 MB

页数:235页

时间:2018-11-18

《中药鉴定学》ppt课件_第1页
《中药鉴定学》ppt课件_第2页
《中药鉴定学》ppt课件_第3页
《中药鉴定学》ppt课件_第4页
《中药鉴定学》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药鉴定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药鉴定学云南中医学院药植鉴定教研室第一章中药鉴定学的定义和任务总论一、“中药鉴定学”定义1.鉴定和研究中药的品种和质量2.制定中药标准3.寻找和扩大新药源应用学科真伪优劣涉及学科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中药化学、中药学、药理学等祖国医药学遗产+传统鉴别经验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中药的来源、性状、显微特征、理化鉴别、寻找新药资源开发、生产、品质评价、生物合成、药效药理、毒性二、“中药鉴定学”的任务一、发掘祖国药学遗产,整理中药品种品种中药中泛指物种,物种不同、成分不同、疗效不同。一定品种的中药,是中医治病的物质基础。是影响质量的首要因

2、素。造成中药品种混乱现象的原因:①同物异名,同名异物②古代典籍,记述粗略③一药多源,易于混杂④历史沿革,品种变迁①深入实际调查,加强考证本草②考查地方史志,注意域外旁支③严格规范名称,力求一药一名④研究活性成分,寻求药效实证解决品种混乱的途径:二、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1)鉴定中药品种的真伪中药品种的真伪是指中药品种的真假原因:①无专业知识的人误种、误收、误售、误用;②个别人有意掺伪、做假;③正品短缺。(2)确保中药质量中药的优劣,是指中药质量的好坏。影响因素①栽培②产地③采收加工④药用部位⑤运输⑥贮藏⊙三、研究和制定中

3、药质量标准1、《药品管理法》1984.9.20颁布1985.7.1实施2001.2.28修订2001.12.1实施2、中药质量标准①中药标准含义:是国家对中药质量及其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中药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②制定原则: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③适用范围:新中药材、新中成药、老药再评价④标准和政策1994年卫生部药政局《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药学、药理学、毒理学)》1999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新药研究的技术要求》2002年12月1日实施SFDA《药品注册管理办法》b、种类繁多的中药

4、资源据全省中药资源普查资料记载,共有药用动、植、矿物463科,2107属,6559种。其中植物类315科,1841属,6157种;动物类148科,266属,372种;矿物类30种。主要动、植物药材的产(藏)量近10亿公斤,矿物药材11亿余吨。品种数量均属全国之首,为新药开发及天然药物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1)寻找扩大新药源的原因近年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中药生产虽然成倍增长,仍然不能满足国内外的需要,且中药大多依靠野生资源,经逐年采集,有些品种的产量有所下降,造成常用中药材的紧缺;一些多年生的道地栽培药材,由于需

5、要量很大,虽一再扩大种植面积,也不时形成缺货现象;有些药材本来产量就小,更显得供不应求。有些品种是国际、国内公布的珍稀濒危动、植物品种,必须保护和尽快寻找代用品。要解决上述问题,除发展野生药材之外,必须家种家养,扩大栽培面积、增加圈养头数,以弥补产量,努力寻找新的药源。四、寻找和扩大新药源(2)寻找扩大新药源的途径①从古代本草中寻找。②调查、整理和推广民间用药,以扩大品种。③大力研究野生变家种家养,以扩大栽培面积。④进行药源普查。⑤从生物的亲缘关系上寻找野生资源。⑥从有效成分筛选。⑦以药理筛选结合临床疗效寻找新药。⑧根据植物生长的

6、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去寻找(3)中药资源的保护地大物博、物产丰富、品种繁多数量减少迅速,种群繁殖困难,濒危品种增加。地区性原因:1)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口↑耕地↓沙化↑水土↓2)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差,法制不健全。发达国家海洋动物(鲸、海豹等)限捕,陆地野生动物一般禁捕。我国野生药用动物原来大量捕杀,熊↓、虎↓、蛇类↓、麝↓3)不科学的滥采滥伐野生珍稀植物在未大量栽培前,不得进入制药工业应用(保护企业、保护植物)。在加大开发利用中药资源的力度时,也要重视资源保护和发展生产,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植物种质库,对有开发利用前途的各种药用资源进行

7、系统的调整、研究、整理、总结工作,恢复和新建一些重点药材种植基地。另一方面,开展野生变家种试验推广研究,按照GAP的要求种植,以满足发展的需要。   总之,丰富多彩的云南中药资源,是云南中药现代化推进和发展的坚实的基础,我们应珍惜它,开发利用它,同时保护好它。第二章中药鉴定学的发展史一、古代药物知识的起源和积累1、萌芽阶段无文字记载,以口碑师传为主。2、性状记述阶段现知的最早本草著作称为《神农本草经》,著者不详,成书年代在东汉末年。《神农本草经》全书共三卷,收载药物包括动、植、矿三类,共365种,分上、中、下三品,是汉以前中国药物

8、知识的总结,并为以后的药学发展奠定了基础。梁代陶弘景(公元452~536年)将《神农本草经》整理补充,著成《本草经集注》一书,载药730种,首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体例。3、药图的兴起阶段唐代李勣、苏敬等人集体编撰《新修本草》(或《唐本草》),由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