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建筑施工实习总结报告

地下建筑施工实习总结报告

ID:25148590

大小:63.1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7

地下建筑施工实习总结报告_第1页
地下建筑施工实习总结报告_第2页
地下建筑施工实习总结报告_第3页
地下建筑施工实习总结报告_第4页
地下建筑施工实习总结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下建筑施工实习总结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地下建筑施工实习总结报告院(系):土木工程学院专业:轨道与地下工程学生姓名:叶其彬学号:050901828起讫日期:2012年06月04日~06月15日指导教师:邓涛系主任:邓涛为期两周的地下建筑施工实习圆满结束。在这短暂而充实的两周中,不管是知识方面、视野方面、就业认识方面还是同学之间的感情方面我们都学习了许多,收获了许多。两周的时间我们日程安排紧凑,时间利用充分,涉及面广。我们依次参观了软件园华东勘测设计院、福州地铁三角埕站、葫芦阵车站开挖施工现场、福建交通规划设计院、中土集团福州勘测设计研究院、福州市螺洲大桥南接线工程五虎山隧道施工现场

2、、新建铁路合肥至福州客运专线武夷山北站施工现场、前山隧道斜井、出口施工现场和南平铁路改建工程施工现场。我们参观了城市地铁车站开挖、铁路隧道开挖、边坡的各种防护措施和高架桥的施工。通过此次实习我们更加了解隧道工程的发展以及隧道的设计施工流程。我们在中土集团福州勘测设计研究院中了解到中国铁路隧道修建技术的发展,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时期:1、建国前(1888-1949年),基本是人力开挖、手工操作、机具简单、技术落后的时期。2、建国后50-70年代,铁路迅速发展,隧道施工有人力为主转入中、小型机械施工,是隧道设计、施工技术有较大发展的时期。50年代受

3、当时技术条件及工期限制,修建的长隧道不多,修建3km以上的隧道只有北同蒲线的断家岭(I线、II线)隧道和川黔线的凉风垭隧道。 60-70年代,通过实践和实验研究,改进、提高了勘测设计手段和施工组织方法。60年代建成3km以上隧道20座,70年代建成3km以上隧道33座,其中各有5座隧道长度超过5km。3、80年代以来,铁路大发展,长大隧道普遍修建。隧道修建从传统的矿山法向采用以“新奥法”原则指导下的一系列新技术、新设备发展;隧道施工进入大型机械配套,是隧道修建技术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时期。设计方面,我们在福建交通规划设计院中学习到公路隧道设计主

4、要分为可行性研究和设计两部分。其中,可行性研究又分为预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主要是进行实地的踏勘和调查,是项目建议书的基础,而可行性研究则要进行详细的测量和地质堪察,这是初步设计的基础。在设计部分,分为初步设计和施工设计。初步设计主要是进行多方案的比较,初勘,隧道主要尺寸的确定和工程概算,对于施工设计,则是方案的确定,详勘,施工详图设计和预算。在软件园华东勘测设计院中我们了解到地铁车站的设计内容包括工程概况、车站建筑、车站结构三个方面,工程概况包括站位及车站形式、站址环境、规划环境示意图和控制因素;车站建筑方面包括车站规模、总平

5、面设计;车站结构包括工程水文地质,维护结构设计、维护结构计算、内部结构设计、工程筹划、防水设计。铁路公路隧道设计包括:总体设计、主体结构设计、运营设施设计3个方面,其中主体结构设计包括:隧道洞口及洞门设计、衬砌设计。施工方面,包括地铁车站基坑的开挖、和隧道的开挖衬砌。地铁车站基坑开挖阶段,基坑支护可采用钻孔灌注桩支护和地下连续墙支护,其中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序为1、场地平整,先施工地连续墙槽壁加固搅拌桩,再施工连续墙导墙;2、连续墙施工;3、连续墙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开挖至第一道支撑顶标高,挖槽浇筑第一道压顶梁,支撑;4、压顶梁、第一道支撑达到设

6、计强度要求后开挖至第二道支撑顶标高,挖槽加第二道支撑;5依次进行第三道、第四道支撑;6、开挖至坑底,浇筑垫层及地板;7、待地板强度达百分之八十后,拆除第四、三道支撑;8、浇筑侧墙及中板;9、中板达设计强度要求后,拆除第二道支撑,浇筑侧墙、顶板及压顶梁与顶板间的微膨胀混泥土施工;10、顶板达到设计强度要求后拆除第一道支撑,顶板覆土。基坑的开挖一般采用阶段分层开挖,坑内支撑系统分为水平支撑和斜支撑,支撑杆有钢管和钢筋混凝土两种。隧道的开挖方式有盾构法和矿山法,盾构法施工由盾构机在地下掘进,边防止开挖面土砂崩塌,边在机内安全地进行开挖作业和衬砌作业

7、。矿山法分为全断面法,台阶法和分部开挖法,分部开挖法分为三种变化方案:台阶分部开挖法、单侧壁导坑法(CD法、中隔墙法、CRD法)和双侧壁导坑法。为加快工程进度,可采取隧洞两侧同时施工、平行导洞和斜井等方式增加开挖面,开挖过程中还要进行出渣,接着进行支护,支护分为初期支护和二次支护,初期支护是为了暂时的、迅速地控制隧道围岩的变形,为永久支护创造有利条件,其包括格栅钢架、径向锚杆、钢筋网及喷射混凝土等方法;永久支护作为隧道安全的基本承载支护结构称为二次衬砌,其采用整体钢模一次性浇筑成型,衬砌时混泥土自模板窗口,有下向上,对称分层,先墙后拱灌注,二

8、衬厚度根据不同的围岩级别而定。为改善上部支护结构受力条件而设置在隧道底部的反向拱形结构,是隧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一方面要将隧道上部的地层压力通过隧道边墙结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