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数学“差生”之我见论文

转化数学“差生”之我见论文

ID:25184847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8

转化数学“差生”之我见论文_第1页
转化数学“差生”之我见论文_第2页
转化数学“差生”之我见论文_第3页
转化数学“差生”之我见论文_第4页
转化数学“差生”之我见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转化数学“差生”之我见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转化数学“差生”之我见论文“差生”过多影响教学质量,教学不当又会增加“差生”。教学中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学与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走出“差生”认识的误区依据什么标准将学生确定为“差生”呢“差生”过多影响教学质量,教学不当又会增加“差生”。教学中如何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学与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走出“差生”认识的误区依据什么标准将学生确定为“差生”呢?许多人都会说是考试成绩,学生只要成绩差,就立刻会被定性为“差生”。这种论断是十分片面的,因为学生的学习是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过程,是在一定时间内通过间接的学习形式,

2、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获取文化知识的过程。心理学分析认为,学生的心智制约着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深度,难易和巩固程度,反过来掌握了一定的知识也能使心智得到提高,所以教师不能单纯以掌握知识的多少,尤其不能以分数的高低来衡量学生能力水平,笔者在教二年级时从外地转回一名男生,素质报告册上记载着以前每学期的数学成绩都很差,可语文成绩却是中上等水平。这样的学生教师又怎能将其视为差生呢?因此,我们要细致的去了解差生的擅长之处,从家庭、社会、学校诸多方面分析导致差生某一方面不足的原因,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差生,从差生的角度来分析自己的教学方法,因材

3、施教,帮助差生掌握知识并提高心智能力。反之,一旦进入认识的误区,忽略对学生教学方法的探究,就会造成差生更差的严重后果。我们要走出“差生”的认识误区。只要学生不是痴呆,就不能将其视为差生。短时间内的成绩优劣,不能断定学生心智的高低。农村学生童第周少年时曾因是差生而面临退学的危险,后来不也成为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了吗?爱迪生两次留级,连父亲也断定他将来不会有出息,可见其差,但却成了举世闻名的科学家。由此可见,一个人的过去不能说明现在,一时“差”,更不能说明他的将来。2.教师要正确对待和积极转化差生首先要培养差生的自信心,差生没有自信

4、心就会有自卑,就不能正确对待自己而轻视自己,自暴自弃。这种学生一接触新知识就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提心吊胆度过上课时间,怕老师抽问,更不敢大胆举手,大胆的问,大胆地想。遇到老师提出较难问题不敢抬头正视老师。这样的学生即使努力了,也收获不大。自卑心态越强,上进心就越弱。笔者在“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前用“难易复习竞赛法”教学,小有收获。在教学新课前的复习阶段,教师出示下列难易两类题型。一类:10÷5+2034+3×757-28÷7二类:65-36+238×9-2732÷4+67抽5名差生做一类题,5名优生做二类题,在同一时间内谁

5、做得又对又快。结果多数差生获胜。以上两类题我们不难看出,表面看两类题没有什么区别,但一类题没有进退位,难度小,二类题有进退位,难度大。在课前复习这一短时间内,学生是不会发现两类题的微妙之处。教师有意让差生做简单的一类题,然后抓住差生获胜的时机,即时给予表扬鼓励。优生有不甘落后的思想,“差生”在这一课前复习时便树立起强烈的自信心,有了自信心便能使“差生”在上课时保持旺盛的精力,增强广泛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差生”便会减少自卑感,就会将自己融入班集体之中,当遇到自己掌握不住的知识时,就会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通过几次这样的复习,在

6、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差生的自卑感几乎没有了,所以,自信心的树立对转化差生是非常重要的。3.脚踏实地、循序渐进脚踏实地,循序渐进是差生获取新知识的唯一途径。“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溪无以成江海。”自古以来,多少功成名就之人不是经过点滴积累,循序渐进才得以成功的呢?大数学家陈景润,草稿堆积如山,终以“陈氏定理”而名扬四海,童第周在读中学时,因四科补考都不及格而留级之后,决心刻苦的学习,无钱买书,便到图书馆去借,将初中和高中各门学科重新刻苦钻研,后来不也成为世界著名的大数学家吗?一千多年前的朱熹说读书之法在于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

7、思。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如何与转化差生联系起来呢?我认为,“温故而知新”,便是脚踏实地,循序渐进这一抽象概念在差生教学中具体而又正确的体现。“差生”只有不断的温习旧知识,像修建房屋一样,打好坚实基础,才能没有包袱,轻装上阵,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新知识。只有通过不断地温故与知新我,学习与练习,才能使差生根据已知推导未知的普遍性,概括性。这是差生对知识认识并掌握的发展程序。违背这一程序,差生便会在学习中胡搅乱窜。所谓“差生”现象,是旧知识掌握不牢固,并在新知识理解过程中有不足表现的一种暂时孤立感知个别的现象。这样的学生往往会割断新

8、知识与整体知识体系的联系,同时也理解不到知识各个重要部分相互之间的联系,因而导致他们分析和综合能力水平低。笔者在教学中采用“施教于差生”的教学对学生温故知新有一定帮助。例:两个修路队共修一条路,3天修完。第一队修了120米,第二队修了102米,平均每天第一队比第二队多修多少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