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ID:25194842

大小:64.18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18

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_第1页
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_第2页
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_第3页
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_第4页
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http://www.kkme.net/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与治疗进展  作者:刘洪旗  作者单位:天津市静海县医院  【关键词】心房颤动,治疗,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在普通人群的发病率约0.8%,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5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为0.5%,80岁以上的可达6%,甚至高达10%。房颤和心力衰竭是21世纪心血管疾病流行趋势中最值得关注的热点,目前对房颤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长足的进展,但仍有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解决。本文从房颤的发病机制和治疗

2、两方面综述如下。  1发病机制  1.1两种经典假说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http://www.kkme.net/  多发子波折返假说由Moe等于1959年提出,认为当折返波在心房内传布时其波阵面发生碎裂,产生能自我维持的多个子波,这些子波的数量与心房的不应期传导速度及受累心肌的体积有关。该学说能很好的解释房颤能持续很久的原因。局灶机制假说(异位局灶自律性增强/单折返环激动)[1]认为起源于心房局灶的快速激动即可以导致房颤,这些异位激动与不同部位的心房组织不应期的不均一性共同决定了心室率的绝对不齐。目前认为房颤的发病

3、机制是触发因素和基质共同参与的结果。这些局灶触发因素包括来自肺静脉的电活动,起源于腔静脉,Marshall韧带,界嵴等的激动[2]。研究证实[3],单纯的肺静脉电隔离治疗持久性/永久性房颤的效果差,只有同时对肺静脉影象学开口外部的静脉前庭进行电隔离才能取得较高的成功率。肺静脉前庭的心房肌排列紊乱,激动在此易形成折返。  1.2其他学说  "自旋波"假说认为,房颤时杂乱无章的电活动可以是一个自旋波在心房内移动的结果,自旋波的产生与波烈现象有关[3]。该学说为房颤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解释,而且为外科治疗房颤长廊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4、  1.3房颤的维持  1.3.1心房重塑:心房电重塑是指房颤时心房有效不应期缩短,离散及其正常生理频率适应缺失。房颤一旦发生,心房电生理特性随之发生改变,朝着有利于房颤发生和维持的方向发展。研究表明,房颤起始30min后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开始缩短,24h达高峰,2~3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http://www.kkme.net/d后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房颤时快速心房率导致钙离子进入细胞内增加,最终导致导致细胞内钙离子超负荷。钙离子超负荷加速L型钙离子通道失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钾离子氯离子外流,缩短动作电位时

5、程。钙离子超负荷是心房电重塑的基本机制和始动因素,钠离子通道电流和钾离子通道电流的改变也参与了心房的电重塑。1965年Logan等注意到房颤复律后心房压力曲线A波的消失,提示心房肌收缩功能不全的存在。之后的许多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现象,将其称为心房收缩功能的重塑,并成为房颤抗凝治疗的理论基础。近来研究表明心房收缩肌细胞在房颤期间发生了结构的变化,因而提出了结构重塑的概念。这种变化包括细胞体积的增大糖原偏心聚集,肌原纤维的溶解,连接蛋白表达的改变,线粒体肿胀,饥浆网的断裂,核染色体异源性分布等。心房电重塑,收缩功能重塑和结构重塑共

6、同形成了房颤发生和自我持续的核心环节。心房不应期越短,折返环越小,而心房传导速度越慢,越易形成局部折返。二者结合共同发动和维持了房颤。因此抗重塑治疗有可能成为房颤的治疗方向[4]。  1.3.2其他影响因素:自主神经张力改变:迷走神经兴奋后,乙酰胆碱敏感的钾电流激活,增加钾外流。迷走神经末梢在心房中呈离散分布,乙酰胆碱敏感的钾电流的激活程度在空间上不均一,造成各部分电流活动不一致,不应期离散度增加。心房肌缺血缺氧:激活ATP敏感钾通道电流,缩短动作电位时程,心房不应期和传导速度的不均一性也致折返容易形成使房颤容易发生和维持。

7、  1.4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  离子通道重塑在心房重塑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心房肌钙离子调空蛋白下调是心房电重塑的重要环节,是房颤发生的重要环节。有研究表明心房颤动时存在循环血液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激活[5]。遗传学研究显示房颤有家族聚集性,已有证据表明离子通道基因异常与房颤发生有关[6]。  2治疗  2.1复律和控制心室律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http://www.kkme.net/  复律的优点:消除症状,血流动力学改善,血栓栓塞危险性降低,不必长期抗凝治疗。缺点:需长期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易致不良反应

8、,常易复发。控制心室率的优点:与复律比较控制心室率容易实现,常用控制心室率的药物不良反应小,满意控制心室率可显著减轻症状。缺点:心室率不规则,部分患者仍有症状,血流动力学不如窦律,有血栓栓塞的危险,需终身抗凝治疗。  窦律是生理性心律,房颤复律符合生理状态,因此以前常把复律和维持窦律作为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