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白沙哲学中的诗性个体

陈白沙哲学中的诗性个体

ID:25195524

大小:63.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18

陈白沙哲学中的诗性个体_第1页
陈白沙哲学中的诗性个体_第2页
陈白沙哲学中的诗性个体_第3页
陈白沙哲学中的诗性个体_第4页
陈白沙哲学中的诗性个体_第5页
资源描述:

《陈白沙哲学中的诗性个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陈白沙哲学中的诗性个体陈白沙哲学中的诗性个体陈献.L.章(1428-1500),字公甫,号石斋,广东新会人,因居白沙村,故学者称其为白沙先生。在传统中国哲学史上,对他的学宗自然、倡言自得、静养端倪等哲学思想的认同,确如《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称的毁誊参半,但对其开创性、独特性和深刻性的认同却几成公论。王畿曾指出:愚谓我朝理学,开端还是白沙,至先师而大明。①黄宗羲也说:有明之学,至白沙始入精微。作圣之功,至先生而始明。②刘宗周说:先生学宗自然,而要归于自得。自得故资深逢源,与鸢鱼同一活泼,而还以握造化之枢机,可谓独开门户,超然不凡。③正因白沙

2、哲学具有一种开启关键的重大意义,所以白沙哲学并非简单地可以一笔带过。④  如果深入探究白沙哲学,我们完全可以领略到白沙哲学的精微之处,这种精微的表现在于:白沙哲学并非得自于其语言表象的庞大和广博,而是来自于在语言和经验表象之外的细腻和灵敏。从白沙哲学本体论角度看,白沙哲学具有极强的广博性,融合了诸种本体论概念,如道、理、自然、自得、虚、空、明、静、一、气、心等等,但白沙是否就其概念本身作出切实的认证,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⑤事实上,正如黄宗羲所言:先生之学,由博而约,由粗人细,⑥正因白沙哲学的本体论是借助于中国哲学传统概念,进而剥离、展转、

3、渗透出一空灵、虚明、可感的诗性本体来。从形式上看,白沙虽不事著述,但其两千余首诗是其学说的重要组成。白沙后学曾言:白沙先生以道鸣天下,不著书,独好为诗,诗即先生之心法也,即先生之所以为教也。①以诗为教,古已有之,孔子就是其杰出的代表。白沙无疑继承了中国哲学的诗教传统。所谓诗,古人有三种训法:诗之言承也。②诗者,志之所之也。③诗者,持也。④这里的承、之、持三个字的意思是,承是以手维持,则承奉之意,⑤正因白沙哲学之,即至、到之意,持即把持、持有之意。从古人的训法我们可以看出,诗是实际存在的是心志把握对象的一种呈现方法。白沙用虚明静一之心对接、

4、持有、把握天地万物,从而呈现出的诗性本体是白沙哲学的重要特征。    一、自然特征与诗性本体的透出    白沙之学在明初的儒家哲学中,处于一个非常独特但又非常平实的位置。说其独特,是因为他一生身处岭南,自处边缘,其学说宗旨、规模和进路完全不同时儒;说其平实,是因为其学说从自然立论,求于自得,总体上讲,这是一种如《易传系辞》所言的简易理得的哲学。刘宗周概括为:先生学宗自然,而要归于自得,即指明了白沙哲学的理论基础和特征。  在白沙本体论哲学中,道或理的概念无疑非常重要,其建构了白沙本体论的基础,也是其全部哲学的起点。从根本上说,白沙哲学就是

5、要探究这个道或理。他说:    道至大。天地亦至大,天地与道若可相侔矣。然以天地而视道,则道为天地之本,以道视天地,则天地者太仓之一栗,沧海之一勺耳,曾足与道侔哉?天地之大不得与道侔,故至大者道而已。⑥    白沙认为道为天地万物之本,道之所以为天地万物之本,是因为道具有至大的特征。何谓至大?白沙认为,天地虽也至大,但那是量的至大,而道的至大则与天地之量无关,它是一种本原或自性之至大,归根结底,这是一种自然本然或者说本原之至大。白沙说:    宇宙内更有何事?天自信天,地自信地,吾自信吾,自动自静,自阖自辟,自舒自卷。甲不问乙供,乙不待甲

6、赐。牛自为牛,马自为马。感于此,应于彼;发乎迩,见乎远。故得之者天地与顺,日月与明,鬼神与福。万民与诚,百世与名,而无一物奸于其间。乌乎,大哉!⑦宇宙内完全是自然之至大,自然特征是白沙本体论哲学的最鲜明的特点。此自然生生化化,周流万古,是宇宙万物最根本的特征,即所谓:正翕眼时元活活,到敷散处自乾乾,谁会五行真动静,万古周流本自然。⑧一痕春水一痕烟,化化生生各自然,七尺形骸非我有,两间寒暑任推迁。⑨七尺形骸之我也是自然之创造,只有理会到此理,只有得之者,才能透出一自由、浑圆、完满的本原世界。所以,白沙说:    终日乾乾,只是收拾此而已。此

7、理干涉至大,无内外,无终始,无一处不到,无一息不运,会此则天地我立,万化我出,而宇宙在我矣。得此把柄入手,更有何事?往古来今。四方上下都一起穿纽,一齐收拾,随时随处,无不是这个充塞。色色信他本来,何用尔手劳脚攘。舞雩三三两两,正在勿忘勿助之间,曾点些儿活计,被孟子一口打并出来,便都是鸢飞鱼跃。若无孟子功夫,骤而语之以曾点见趣,一似说梦。会得,虽尧舜事业,只如一点浮云过目,安事推乎?此理包罗上下,贯彻终始,滚作一片,都无分.L.别,无尽藏故也。⑩    白沙哲学对此道、此理的认识,既不同于程朱理学,也不同于时儒,其最大的特色是,他用简易自然

8、的孟子功夫对此道、此理进行了一种终极性的消解、简化和还原,①使充塞万物的自然之道,被会此之我得之,从而四方上下都一起穿纽,最终透出一都是鸢飞鱼跃的本原世界来。  对这一本原世界的领会,无疑需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