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铅酸蓄电池充电器的设计与实现

智能型铅酸蓄电池充电器的设计与实现

ID:25198649

大小:5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8

智能型铅酸蓄电池充电器的设计与实现_第1页
智能型铅酸蓄电池充电器的设计与实现_第2页
智能型铅酸蓄电池充电器的设计与实现_第3页
智能型铅酸蓄电池充电器的设计与实现_第4页
智能型铅酸蓄电池充电器的设计与实现_第5页
资源描述:

《智能型铅酸蓄电池充电器的设计与实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智能型铅酸蓄电池充电器的设计与实现

2、第1内容加载中...摘要:为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综合浮充和循环充两种充电方法的优点,提出和分析了快充,慢充和涓流充三个阶段的充电过程,并根据此设计了应用单片机PIC16C54进行P控制的智能型铅酸蓄电池充电器。经多种试验,充电效果良好。关键词:铅酸蓄电池智能型充电器单片机PIC16C54P(脉冲宽度调制)控制铅酸蓄电池的造价成本低,容量大,价格低廉,使用十分广泛,由于其固有的特性若使用不当,寿命将会大大地缩短,影响铅蓄电池寿命的因素很多,采用正确的充电方式,能有效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设

3、计一种智能型的铅酸蓄电池充电器是十分必要的。1常规充电方式铅酸蓄电池的常规充电方式有以下两种,浮充(又称恒压充电)和循环充电。浮充时要严格掌握充电的电压,如额定电压为12V的蓄电池,其充电电压应在13.5-13.8V之间。浮充电压过低,蓄电池会充不满,过高则会造成过量充电。电压的调定,应初期充电电流不超过0.3C(C为蓄电池的额定容量)为原则。循环充电,其初期充电电流不宜超过0.3C.充电的安培小时数的90%时,再改用浮充电压充电,直至充满。以上为目前常用的铅酸蓄电池充电方式。但是这两种方法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充电过程中,电池的电

4、压逐渐提高,充电电池逐渐下降,由于恒电充电不管电池电压的实际状态,充电电压总是恒定的,易导致电池损坏。对于循环充电而言,采用较小的电流充电,充电效果较好。但对于大容量的蓄电池,充电时间会拖的很长,时效低,造成诸多不便。2智能型充电器的充电过程分析500)this.style.ouseg(this)">通过对这述两种充电方式的充电比较,综合其优点设计出具有快充电和慢充的智能型铅酸电池充电器。该充电器采用单片机控制,充电过程分为快主以、慢充及涓流充三个阶段,充电效果更加佳,图1所示为该充电器的充电电流,电压曲线。众图1可以看出:在快充

5、阶段(0-t1),充电器以恒定电流1C对蓄电池充电,由单片机控制快充时间,避免过量充电,在慢充阶段(t1-t2),单片机输出P控制信号,控制斩波开关通断,以恒定电压对蓄电池进行充电,此时充电电流按指数规律下降,当电池电压上升到规定值时,结束慢充,进入涓流充阶段;在涓流充阶段,(t2-t3),单片机输出的P控制信号,使充电器以约0.09C的充电电流对蓄电池充电,在这种状态下,可长时间对蓄电池进行充电,从而能最大限度地延长蓄电池的寿命。3智能型充电器的工作原理根据上述分析而设计的智能型铅酸充电池充电器,主要是由开关稳压电源、斩波开关、

6、控制器和辅助电源等四部分组成,并具有过流保护、过压保护和超温保护功能。图2为充电器原理框图,图3为充电器电路原理图。3.1开关稳压电源图3所示电路中,开关稳压电源采用半桥式P变换电路。其工作原理是:由IC1(TL494)开关电源集成控制器的8脚和11脚输出反相的P信号,经三极管Q3、Q4互补放大,通过驱动变压器T2,为三极管Q1和Q2基极提供驱动信号。使Q1和Q2交替通断,高频变压器T1的初级绕组N1就会产生约320V峰峰值方波,T1的次级绕组N2、N3中就有感应电压产生,这个电压经D9(MUR1620)整流,C22滤波后,变为直

7、流电压,通过斩波开关对蓄电源充电。T1次级绕组N4、N5为辅助组,其感应电压经D10、D11整流,C21滤波后,接至IC1的12脚,作为其工作电压。图3中,电阻R28串接在T1次级绕组N2和N3的中间抽头与输出地之间,作用是监控快充电电流和过流保护。恒流控制过程为:当充电电流超过恒定值1C时,R28上的压降增大,该压降经并联电阻R24、R25反馈到IC1的15脚(内部电流误差放大器反相输入端),使其电位变负,低于IC1的16脚(内部电流误差放大器同相输入端),则内部电流误差放大器输出电压升高,使IC1的8脚和11脚输出的P信号的脉

8、冲变窄,从而缩短Q1和Q2的导通时间,使输出电压下降,维持充电电流恒定;随着充电时间的延长,电池电压逐渐升高,充电电流按指数规律下降,IC1的15脚电位按指数规律上升,则IC1的8脚和11脚输出的P信号脉冲变宽,从而延长Q1和Q2的导通时间,使输出电压升高,充电电流保持恒定。在慢充阶段,通过电阻R15、R16、R17、R18、C16、C17组成电压取样电路和IC1内部电压误差放大器,使输出电压恒定。其恒压控制过程为:取样电压输入到IC1的1脚(内部电压误差放大器同相输入端),与IC1的2脚(内部电压误差放大器反相输入端)的基准电压

9、比较,其误差信号放大后,经内部电路处理,使IC1的8脚和11脚输出的P信号的脉宽改变,从而使Q1、Q2的导通时间改变,维持输出电压恒定。图3中交流220V进线端,电容C1、C2、C3、C4和电感LF组成一个LC滤波器,用于差模-共模方式的RFI(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