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思维的训练与培养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思维的训练与培养论文

ID:25229350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19

浅谈数学教学中思维的训练与培养论文_第1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思维的训练与培养论文_第2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思维的训练与培养论文_第3页
浅谈数学教学中思维的训练与培养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数学教学中思维的训练与培养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数学教学中思维的训练与培养论文..课堂教学是目前实施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而数学教育实质性的价值,体现在课堂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已逐渐被人们所重视.学生的思维不是自然发生的,也不是靠教师下达思维指令就能持续发展获得能力的.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启发诱导,促使学生的思维持续发展,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创设情境..,诱发思维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能否积极思维的动力因素.要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浓厚兴趣.“思维始于问题和惊异”.任何思维过程都受一定的情境制约和激发.鲁宾斯坦

2、说过:“思维通常是由问题的情境产生的,并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二元一次方程解的不定性时,我先问学生:“老师的两只手心各写一个数,它们的和是0,这两个数是什么?”这样在讲授新知识之前,提出与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而又暂时不能解答的问题,使学生面临一种似乎熟悉而又不能很快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的情境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产生一种“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的心理状态,有一种不可遏止的跃跃欲试的求知欲望,使思维处于最积极的状态.二、“手脑并用”,培养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脑之间

3、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他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他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在教学活动中,“手脑并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形成.“手脑并用”就是强调学生要多用脑和手.多用脑,就是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习惯,即使对于真理,学习者也要通过自己的分析、理解来消化、吸收它.“人云亦云”是难以求得真理的.多动手,就是要尽量提供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在操作中受到启迪,得出结论.例如:在进行“三角形全等”概念教学时,通过让学生动手做几个全等的三角形,使之体会到“角与边分别对应相等”的含义.只有手脑的交替与协同运用,才会给学生带来有价值的创

4、造.三、类比迁移,发展思维类比迁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两个或两类不同对象的比较,找出它们在特征、属性或者关系等方面的相似点以及他们之间的差别,实现知识的技能迁移的一种思维活动.通过类比迁移,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帮助学生从固有的解题模式中解放出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可以扩大学生的想象力,使思维活泼善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知识本身的结构规律,巧用类比迁移,把所学的知识由点变线,由线变面,形成网络,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例如:由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可以类比迁移到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由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可以类比迁移到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由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可以类比迁移

5、到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三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四、启发引导,促进发展“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为了学习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应该是获得多方面的能力,学会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应巧妙设疑,创设问题情境,并适时启发,引导点拨,给学生的心理创造“愤”和“悱”的状态,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采用富有启发性的科学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凡是学生自己学会的知识,教师不要包办代替,要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亲自实践获取知识.做到:“讲”要讲到点子上,适可而止,留有余地,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问”要问到关键处,具有启发性,起到搭桥铺路的作用;“练”要讲求实效,练中发现问

6、题,起到及时反馈的作用.同时,要加强直观教学,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概括,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概念、数学法则、性质、公式等知识.例如:在数学中讲解公式:(a+b)2=a2+2ab+b2时,教师一方面引导学生凑图形(如上图),直觉发现(a+b)2=a2+2ab+b2;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直觉发现(a+b)2≠a2+b2.这样,通过恰当的图形直观,创造了思维的机会,给学生以直接鲜明的印象,不但有利于学生深刻的理解知识,而且有效的防止和纠正常出现的错误.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思维能力的训练与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实践中要打破常规,对症下药,通过教和学的各

7、种不同途径进行长期训练、长期培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