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京都时代长江流域跨流域补偿机制研究

后京都时代长江流域跨流域补偿机制研究

ID:25230095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18

后京都时代长江流域跨流域补偿机制研究_第1页
后京都时代长江流域跨流域补偿机制研究_第2页
后京都时代长江流域跨流域补偿机制研究_第3页
后京都时代长江流域跨流域补偿机制研究_第4页
后京都时代长江流域跨流域补偿机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后京都时代长江流域跨流域补偿机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后京都时代长江流域跨流域补偿机制研究摘要结合《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执行情况和所遇到的问题,以长江流域为例,借鉴欧盟的碳交易机制和哥斯达黎加的造林经验,提出在中国长江流域实行水土保持的跨流域补偿机制,以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过程中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碳交易机制;水土保持;跨流域补偿机制;长江流域;后京都时代  中图分类号S501 欧盟作为一个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联合体,其很早就在内部确定了碳排放的额度和碳交易市场的运作方式。首先采用碳排放额分配制度,然后通过市场对排放额度进行交易。这种方式可有效利用市场资源配置方式促进企业进行减排。该机制的一个明显优势是将单位碳排

2、放量以价格的形式标示出来,这样,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时将不得不考虑为此付出的温室气体排放成本。  根据长江流域碳积累量的水平及先前研究获得的数据,8个地区中,固碳潜力以四川盆地嘉陵江流域、西部高山峡谷区以及攀西滇北区较高,在50Tg/年以上,鄱阳湖水系、洞庭湖水系和秦巴山地汉水流域次之,为47~49Tg/年,黔西高原乌江流域最低,仅20.92Tg/年[2],另外,考虑到开展造林与再造林项目的成本问题,四川盆地嘉陵江流域、西部高山峡谷区以及攀西滇北区的种植、开发效益较低的土地将是造林与再造林项目开展的理想区域。在长江流域开展造林与再造林项目能明显带来环境的正外部性,具体如表

3、1所示。  1.3借鉴欧盟模式的长江水土保持模式探索  目前在国内存在一种排污交易制度的环境保护模式,其目的为在总的污染排放量不变的情况下,允许一个企业把自己的排放额度出售给其他企业,从而确保地区性的排污总量不超标[5]。  这种交易方式同欧盟的交易方式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欧洲市场仅限于温室气体的交易,而国家的排污交易涉及国家规定的污染物的排放。  欧盟是全球最早开展单方面削减温室排放的组织,其目标是将其目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到京都议定书规定的限度之内。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对其成员国的减排要求各不相同,西欧较发达地区的国家,例如德国,要求削减其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而对于东

4、欧的有些国家,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反而被允许少量上升。但是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正在逐年减少,以达到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范围。  《京都议定书》第一阶段协议到期后,我国可能面临着巨大的减排压力。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以长江流域为限,建立类似于欧洲的污染排放交易市场,并把市场上用于温室气体排放的资金用于同流域上游或生态脆弱区的植树造林与水土保持工程。在这种模式下,企业所排放的温室气体将会被所种植树木固定的碳量抵消。而植树造林所带来的正外部性则将惠及整个流域。  1.4哥斯达黎加模式对于参加跨流域补偿企业的激励机制研究  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在其排放温室气体并参加排污权

5、交易的过程中,更倾向于采取经济上更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措施。如果要企业自愿参加跨流域的水土保持工作,适当的激励措施必不可少。长江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有众多的支流和水电站,因此,激励该流域的水电企业参与到削减温室气体排放过程中有极大的潜力。  在哥斯达黎加与挪威签订造林与再造林的协议之后,哥斯达黎加在围绕VirillaRiver的142km2的土地上开展了造林与再造林项目。随着树木的成长,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根据哥斯达黎加统计,造林与再造林项目的实施,改善了流域环境,减少了水土流失,降低了水渠中的沉淀物,极大地增加了水电站的发电量[6],因而,在哥斯达黎加,自从造林与

6、再造林项目给水电站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被认识并量化之后,水电企业成为推动该国造林与再造林项目的重要力量。因此,在我国对于企业的造林与再造林项目,可以采取电价差价补偿的模式,以低于市场价格电价的模式向造林与再造林项目的实施机构提供电量。电价差额的确定需要根据造林与再造林项目对于水电站发电量提高的贡献率和企业用电量大小来确定,但该补偿标准不在该文讨论之列。  2碳交易项目中造林与再造林项目数量有限的原因分析  国际上开展造林与再造林项目面临诸多困难,如项目边界的确定、基准期、计入期、核查与核证、存在泄露的风险、非永久性、缺少造林与再造林项目的方法学等。此外,由于清洁发展机制项

7、目从申请到立项批准,将会耗费大量的资金,这给造林与再造林项目的开展带来极大的困难。  不同国家对于造林与再造林项目的态度不同,这种认识差异有许多原因。虽然国际买家在碳交易市场上购买的是碳交易的额度[5],他们不在乎这种排放额来自于新技术创新、太阳能或是生物能源,但是由于造林与再造林项目中存在贮存碳泄露和其他诸多风险,因此他们对造林与再造林项目持谨慎态度。在许多发达国家看来,造林与再造林项目[6]没有完全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因为树木中固定的二氧化碳最终还是会释放到大气中去。而造林与再造林项目在非洲实施遇到了不少的阻力,这与非洲国家传统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