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学习重点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学习重点

ID:25233060

大小:97.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19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学习重点_第1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学习重点_第2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学习重点_第3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学习重点_第4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学习重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学习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区别1、语言变化。古典文学使用文言文或浅近的白话文;现代文学使用白话文。2、古典文学以诗歌、散文为正宗,小说、戏剧没有地位;而现代文学的小说、戏剧地位大大提升,继而四种文体并进,没有高低贵贱之分。3、文学观念不同。古典文学以“文以载道”为主流观念;现代文学为启蒙、人生、表现自我。4、文学作品数量。现代文学作家的作品远远多于古典文学作家。第一讲现代文学的兴起与发展一、原因1、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工业文明逐渐

2、进入中国,打破了长期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农业文明。机械力取代了人力、动物力。2、人才选拔制度的变化。近代以后,新型学校的选拔取代古代的科举制度。由于西方工业文明进入中国,科举制度过于迂腐、落后,无法适应时代需求,遂于1905年废止科举,建立新式学校培养新型人才。作者方面,突破四书五经的束缚,可以在新式学校中学习各种知识,并且书籍多为外来翻译书籍,使用新式文字,没有了古文环境,故作家使用白话文来创作作品。读者方面,以往文学作品都是给文人雅士阅读,如今由于新式学校入学门槛较低,引来更多人来学习,文化需求大大

3、提高,激发作者创作更多的文学作品。3、文化市场的形成。古代作者没有任何报酬,没有职业作家的概念。近现代的版税、稿费对文学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新闻出版业的发展,如《申报》会腾出版面来发表小说连载来吸引读者,并付与稿费,作者创作兴趣浓厚。但往往会成为某些作者胡编乱造的温床。4、中外文化的交流。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对外战争屡战屡败。激起爱国人士为救国而出国留学;而国内人士为了解国外的情况,逐渐吸收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改良作用。二、经过1、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提

4、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着手”,即: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2、同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文中提出“三大主义”: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立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立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3、1918年3月,《新青年》刊出钱玄同(王敬轩)《给<新青年>编者》和刘半农《复王敬轩书》,即所谓“双簧信”。4、1918年12月,周作人

5、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人的文学》、《黑幕论》。1918年5月,《新青年》第4卷第5号开始全部使用白话文。同时,鲁迅发表的《狂人日记》,显示出文学革命的实绩。1920年,北洋政府教育部终于承认白话文为国语,通令学校全部用白话文。五四青年运动取得了标志性胜利。三、文学社团的涌现1、文学研究会(五四时期影响、规模最广泛的文学社团)1921年1月成立于北京。发起人:周作人、沈雁冰(茅盾)、郑振铎、叶绍钧(叶圣陶)、郭绍虞等12人。周作人:权威人物,时任北大教授,资格最老沈雁冰:长期担任机关刊物《小说月报》主编叶圣

6、陶:教育家-15-文学主张:为人生。作家多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2、创造社(五四时期与文学研究会齐名的又一个重要的文学社团)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主要成员:郭沫若(诗歌)、郁达夫(小说)、张资平(小说)、成仿吾(理论)、田汉(戏剧)等。主要刊物:《创造周报》。文学主张:为艺术。大多侧重自我表现,带浓厚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的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3、语丝社1924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周作人、钱玄

7、同、刘半农、林语堂、孙伏园等。鲁迅支持语丝社。刘半农:主张区分“他”、“她”、“它”主要刊物:《语丝》。文学主张:多发表批评时弊的杂感小品。4、新月社1924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留学欧美回来):徐志摩、林徽因、梁实秋、闻一多、胡适等。徐志摩: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开启唯美的源头。主要刊物:《新月》。文学主张:唯美。至真至纯的艺术境界。5、湖畔诗社20年代前期活跃于杭州的诗歌流派。以写爱情诗闻名的诗歌团体。主要成员: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汪静之。集子:《湖畔诗集》、《春的歌集》四、论争1、林纾(琴南)林译小

8、说。在晚清曾用古文翻译大量外国小说。第一个跳出来反对以白话文替代文言文,但遭到齐声反对,以鲁迅反驳最有力。2、学衡派1921年1月南京东南大学的几位欧美留学的教授创立,代表人物有梅光迪、胡先骕、吴宓。反对全盘西化,主张“昌明国粹,融化新知”。3、甲寅派章士钊。提倡古文,代表了官方的观点。第二讲鲁迅一、概述1、少年时期(1881~1898)原名:周樟寿字豫山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府的一个没落书香门第(封建士大夫家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