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m理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cmm理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ID:25237883

大小:5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9

cmm理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_第1页
cmm理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_第2页
cmm理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_第3页
cmm理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_第4页
cmm理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cmm理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CMM理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CMM理论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课程教学环节主要包括: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环节。在授课环节中,由于知识量和课时的约束,多数时候还是以老师教授为主;在作业环节中,由于学生人数多、作业多,往往采取分批批改的方式。某个时间、某个章节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没有度量行为和结果。这些环节容易导致以下问题:在教师方面:当老师把知识教给学生的时候,他们是否掌握不知道,所以学习效果不可预期;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进度,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节奏;当学生提交了学习成果(例如课程设计作业)的时候,不确定这些成果是否原创。

2、在学生方面:大部分学生对于程序设计的概念一本文由.LM(CapabilityMaturityModelforSoftdash;例如学生守则中的要求以及教师课时计划中的要求,缺少检验机制和标准,没有明确的过程控制以达到质量控制。  因此,针对前文提到的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本文以程序设计课程为例,通过学生学方面的过程控制、检测,期望达到改善学习效果的目的。  2.调研确定关键过程  CMM(除了第一级)制订相应的关键过程域(KPA)以实现每一级的目标。[5]这些关键过程域指明了要达到相应能力成熟度等级所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因此,要通过调研了解教学过程中

3、的关键过程、教学内容的难点和重点等,从而采取相应的过程控制步骤,改善教学效果。  调研分两个阶段,在三个班共249名同学中进行了调查。第一次在课程开展中期,第二次调查在课程教学内容全部结束之后。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作业、课程难点、答疑、模拟测试等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有36%左右的同学在初中或者高中不同程度地学习过程序设计语言,但是大部分同学还是没有任何学习基础。有一点基础的同学普遍反映循环之后的章节比较难,而没有基础的同学觉得三大基本结构也不太清楚。86%的同学反映作业太难了,接近86%的同学反映作业是模仿的。绝大多数同学觉得答疑和模拟测试很有

4、必要。不少同学对作业制度提出了建议:作业太难、分层次布置作业、不希望被抄袭、希望当场改出来便于纠正、少留作业多进行随堂考、采用纸质作业等。  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教学过程中,学生学方面需要控制的几个关键点。  (1)教学的关键内容。在程序设计课程中,普遍反映从循环章节开始,理解和掌握的难度大。后面的章节内容基本上都依赖于循环章节,因此,必须在循环章节进行质量检测和控制。  (2)作业。普遍反映作业多、难,希望得到更详细的解释。不希望抄袭和被抄袭。  (3)答疑。固定合理的答疑时间和方式。  (4)模拟考。通过模拟考了解考试模式、知识点分布和难度。  

5、3.教学中的过程控制  以上问题以及调研结果,确定了学生学方面需要控制的关键环节。本节给出相关过程控制方案,见表1。  表1学过程控制方案  序过程控制环节目的实施方法次数评价方式和对学生的督促机制  1教学内容关键点检查强化重点内容随堂练习、测试3~4次评分、讲评、计入平时成绩  2答疑制度解决平时问题课间、课外;教师休息室(距离学生活动区域近)课程前期(1~8周)预约、课程后期(9~16周)固定  3作业巩固所学知识限时、全批改、指出错误位置、评分两周一次、每次约4题讲解、评分、计入平时成绩  4模拟考了解考试题型、评分准则、考查知识点和难度

6、使用考试系统,评分并分析错误;  一次是在课程后半期(12周)测试部分题目;一次是课程结束(16周)考试前测试全部题目两次计入平时成绩  5课程设计增强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自选题目+指定题目、每周与学生交流并检查进度课程中后期(11周前后)布置题目,自题目布置后每周检查督促答辩、上交演示程序和文档、相互评分、计入实践成绩  表1给出了学生学过程中重点内容、作业、答疑的解决方案,并增加了模拟考让学生自测、学习、熟悉考试模式和风格,增加了课程设计让学生从工程的角度、用程序设计的方法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二、过程控制

7、的结果分析  调研对象包括实施过程控制前后两年相同专业共4个班的学生。第一年按照过程控制之前的方式,没有在重点内容部分进行测试,没有模拟考、作业部分批改等;第二年实施了表1中的过程控制。统计结果发现:  1.实施前后成绩比较  对于没有进行过程控制的班级,考试卷面成绩平均分约提高6分,课程设计分数约提高1.5分。主要的原因是进行了模拟考,对于考试的风格和知识点更熟悉;持续对课程设计进行跟踪和督促,使得课程设计作品的质量有所提高。  2.及格率比较  从及格率的数据看,卷面平均成绩的提高对于最终及格率的提高起到了非常关键的因素。实施过程控制前后两年

8、4个班的及格率比较发现,实施之后及格率提高了6~9个百分点不等。由于本来不及格的同学大量集中在50分以上,因此平均分提高几分就导致及格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