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疑问训练论文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疑问训练论文

ID:25271722

大小:4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9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疑问训练论文_第1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疑问训练论文_第2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疑问训练论文_第3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疑问训练论文_第4页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疑问训练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疑问训练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疑问训练论文在现代教育模式下,要求培养小学生的能力越来越重要。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和疑问。小学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这种天性,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在现代教育模式下,要求培养小学生的能力越来越重要。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在小学阶段,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和疑问。小学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这种天性,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通过答疑解惑,让学生在质疑中主动的去发现问题,从而寻求正确的解题方式,归纳和总结解题

2、的方法和规律,充分发挥其学习的主观能力性。1、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质疑环境,让学生产生疑问。“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应该使质疑成为学生自身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时,要以儿童的兴趣为出发点,有意创设质疑氛围,使学生因趣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智。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旧知不能解决新问题,挑起矛盾,让学生产生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数

3、学问题,让学生展开想象;还可以在知识的对比、归纳、概括中让学生面对问题……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如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让自卑、胆怯的学生在小组内提问,锻炼他们的胆量,树立其自信心;对于口头表达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先让他把问题写在纸上,再照着念,循序渐进,不能要求过高,急于求成,使其失去信心;对于课堂上来不及提问或言犹未尽的学生,可在课下让他把要提的问题,要讲的话说给老师。这样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就能得以保护,提问题的胆量也就越来越大,逐步养成敢想、敢问、敢说的习惯。2、指导有方,让学生会质疑。教师应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还应使学生明

4、确在哪儿找疑点。教师要教会学生质疑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视角,既可以在正面问,也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即无处不可生疑,无时不可生疑。如可让学生这样想:“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引导学生对分数含义的关键词质疑,如“为什么单位’1’的’1’字要加引号”。计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在“理”字上下功夫质疑。例如,在教学“

5、一个数除以小数”5628÷0.67时,可质疑“为什么一定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而不是把被除数化为整数”?应用题:列式的依据是什么?力求寻找更好的解法。例如,在教学“分数工程问题”时,可问“为什么可以用单位’1’来代替具体的数据”。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有时学生质疑的涉及面广,显得“多而杂”。这时老师要组织学生讨论,哪些问题问得好,哪些问题不着边际,不是教材的内容和重点,引导学生逐步由“多而杂”变为“少而精”。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能有所发现,逐渐学

6、会质疑。3、设立相应的目标,让学生会释疑。“疑难”对学生来说是暂时还不可能甚至是完全没有能力排除的。“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目的。如果对学生的质疑置之不理,将压抑学生的积极性。释疑的方法不妥,也将影响质疑问难的作用。面对学生的质疑教师不要急于回答,更不能轻易否定。遇疑不慌、处疑不惊,不受课堂40分钟的时空限制,因疑引疑,设新疑释质疑,会收到比完成几道巩固作业更美妙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万以内笔算减法”时,教学进入练习作业之前,教师留下一定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一个学生突然举起手来:“老师,四位数的减法,可不可以

7、从高位减起?”这是大家都意想不到的问题,使全班学生都向发问的同学投去了惊异的目光,面对学生提出质疑的问题,教师首先让大家讨论。在组织交流时,教师启发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其过程是循循善诱、步步到位。教学的最后,教师通过问题“课本上为什么选择了从个位减起”来小结,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有些方法尽管是可行的,但由于操作繁琐,效率低下,一般是不可取的。这样的结果,既使学生认识到这段学习的收获和意义,又没有给质疑的同学留下一丝一毫的伤害痕迹。4、注意引导,确保质疑质量。要使学生做到非“疑”不质,是“难”才问,置学生于“愤”“悱”状态,使学

8、生不得不疑,要注意如下控制:时间控制。首先,要把握质疑的时机,特别在新授课时和新课结束后,让学生质疑。其次,质疑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才能有所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