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论文

感染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论文

ID:25304155

大小:52.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9

感染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论文_第1页
感染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论文_第2页
感染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论文_第3页
感染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论文_第4页
感染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感染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感染科护士的职业危害及防护论文【关键词】感染科护士;职业防护近年来职业危害颇受医护人员关注,护士的职业危害不容忽视。尤其感染科护士工作在临床第一线,感染科患者的特点是病情危重、化染性强,常伴有生命危险、脏器功能衰竭,感染料护士往往在患者没有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就投入抢救。这就要求感染科护士全面掌握高超抢救技术的同时还要合理处置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在这样特殊的环境里,护士因工作而面临发生医院感染职业危害的可能性极大。因此,必须增强护士自我防护意识,了解自我防护状况.freell的含乙肝病毒血液就可使正常人感染:被HCV污染的针头或其他器械刺伤皮肤会有3%~10%的感染危

2、险。1.2生物性危害生物性危害主要是各种血液传播性疾病;呼吸道传播的疾病;特殊病菌因素包括细菌性和病毒性因素。由于收治患者大多病情危重,感染的病原菌复杂,感染科护士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因针刺伤、锐器伤、黏膜或破损皮肤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可能受到感染。目前,在通过血液传播引起感染的血源性疾病中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是最具威肋的,给感染科护理人员的健康带来极大危害。1.3化学性危害工作中所接触的有毒化学物质所致的危害。这些可在消毒液的配制、使用过程中发生;某些医疗器械损坏所致的毒物外漏,如体温计水银、血压计损坏时造成的汞外漏;执行

3、化疗过程中对机体的损伤等3。1.4护上职业防护意识淡漠,知识缺乏临床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普遍较弱,对普遍性预防原则了解不够,通过调查241名护士发现,高达51.1%的护士在注射、输液操作中不戴手套,而护士不戴手套的原因是“操作不方便”占84.6%,是医院没有要求戴手套的占15.4%,这反应了护士防护意识的淡漠和管理人员缺乏全面性防护的管理理念4。1.5心理性危害护理人员的心理性危害主要由精神压力过大,工作紧张,生活缺乏规律等引起的,可导致睡眠障碍、饮食结构改变、代谢紊乱、慢性疲劳等。2防护措施2.1标准预防2.1.1标准预防5的基本观点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均含有

4、传染性物质,无论何时接触以上物质都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2.1.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2.1.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2.1.4医务人员在

5、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也可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2.1.5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2.2提高自我防范意识2.2.1加强教育提高自我防护。目前,护理人员普遍缺乏防护意识,对职业暴露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应通过职业教育,组织继续教育课程,增强专科理论知识,深入了解各种职业暴露的危害性,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掌握防护原则和具体防护措施。护士应加强自我防护知识的学习,保障自身的身心健康,

6、充分发挥护士在维持人类健康中的积极作用。2.2.2尽量减少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对人体的污染,尽可能地防止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溅至衣服、皮肤、床面、地面等处,所有接触过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的器具都要经过1:2000的过氧乙酸浸泡消毒。床与地面用过氧乙酸擦洗消毒后再接受下一个患者。2.2.3针刺伤、皮肤破损发生血液、体液接触时,应立即按程序进行局部紧急处理。若无伤口则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有伤口则应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以减少受污染程度。同时用肥皂液和流动的净水冲洗,禁止伤口局部挤压,冲洗后用3%碘酊

7、、75%乙醇或1%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被暴露的黏膜应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同时留验标本。3规范护士操作行为3.1规范护士操作行为护士在进行日常诊疗活动中应遵循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不要徒手处理污染的针头和锐器。3.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强化洗手意识,教育护理人员重视洗手环节,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及防护措施。医院感染病原体传播最主要媒介是污染的手,护理人员因工作接触手上携带的细菌较多,因此卫生洗手、去除手上的暂住菌,预防交叉感染、做好自我防护意义重大。3.3加强对传染病的防治,以及在传染病流行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