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密问题”的重新解读

“斯密问题”的重新解读

ID:25304936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19

“斯密问题”的重新解读_第1页
“斯密问题”的重新解读_第2页
“斯密问题”的重新解读_第3页
“斯密问题”的重新解读_第4页
“斯密问题”的重新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斯密问题”的重新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斯密问题”的重新解读  [摘要]“斯密问题”引发了经济学界关于人的本质究竟是自利还是利他的持续讨论。在斯密的著作中并没有将利己和利他截然对立起来——利己或利他都是斯密关于人类天性若干雏度中追寻的一种,而“公正”这一思想才是斯密著作中所要突出的理论精髓,从而为斯密所设想的经济制度奠定了基础——公正的制度框架才是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其中。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关于“情感共鸣”等概念的相关论述已经在现代生物试验中得到了科学的印证。  [关键词]“斯密问题”;自利行为;情感共鸣;镜像神经元    一、引言

2、    人是一切经济活动的主体,经济学应该是关于人的学说。对此。马歇尔曾作过这样经典的概述:“经济学之作为一种独立的科学存在的理由,就是因为它主要是研究人类活动中最为可衡量的动机所支配的那一部分,因而这一部分的活动就比其他部分较能接受有系统的推理和分析”。事实上,对个体行为模式的分析贯穿了整个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对人们经济行为的不同解释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方法论上的分水岭。同时西方主流经济学自身也是在对利己假设不断修正和补充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而对自利假设的不断质疑则衍生出众多的非主流经济学流派。  

3、但是,随着“经济学帝国”的不断扩张,出现了“自利行为假设的滥用”的现象。阿马蒂亚·森对此批评道:“被称为‘实证经济学’的方法论,不仅在理论分析中回避了规范分析,而且还忽视了人类复杂多样的伦理考虑,而这些伦理考虑是能够影响人类的实际行为的。根据研究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家们的观点,这些复杂的伦理考虑本身就是基本的事实存在,而不是什么规范判断问题”,对利他行为的刻意回避必将导致“现代经济学出现严重的贫困化现象”。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认识经济活动中个体行为模式和动机的差异呢?本文基于  中国人民大学盂捷教授认为,在斯密的

4、“经济人”概念中存在着两面性,一方面是具体经济关系中的人们的利己动机和行为,另一方面是独立于经济系统之外的抽象人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分别继承了斯密经济人概念中的不同侧面。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继承和发展了这个概念中的合理成分。主张在特定经济关系下分析人的行为和目标模式的特殊性,而不像新古典经济学那样,从某种先验的人性出发,推演出经济关系的存在。    四、对“斯密问题”的重新审视    斯密终其一生都在试图对人类的天性给予科学的解释。笔者认为,从斯密已完成的两部著作来看,斯密的思想体系基本上是一致的:在

5、斯密的著作中没有将利己和利他二者截然对立起来,不论利己还是利他,都是斯密关于人类天性的若干维度中追寻中的一种。以此为支撑,斯密在利己和利他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契合点——公正的制度安排。在“公正”这一美德的制约下,利己和利他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行为动机才得以统一,从而最终为斯密所设想的经济制度奠定了基础——公正的制度框架才是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  在《道德情操论》中,斯密一方面深刻批判了仅仅从个人利益出发得出道德判断标准的观点。他认为:“社会不可能存在于那些老是相互损伤和伤害的人中间。每当那种伤害开始的时候,

6、每当相互之间产生愤恨和敌意的时候,一切社会纽带就被扯断,它所维系的不同成员似乎由于他们之间的感情极不和谐甚至对立而变得疏远”。另一方面,斯密也并不认同利他是人们行为基本动机的看法。在他看来,公正这种基本美德才是一切社会和政治秩序赖以存在的基础。正如斯密书中强调的那样:“与其说仁慈是社会存在的基础,还不如说正义是这种基础。虽然没有仁慈之心,社会也可以存在于一种不很令人愉快的状态之中。但是不义行为的盛行却肯定会彻底毁掉它”。在此基础上,斯密试图为道德判断建立一种可能的解释机制。按照斯密的观点,“公正的旁观者”应该具

7、有这样的特征:能够根据其他类似的情形来判断当前这种情况。并按照社会认为应该赞同的道德规则做出公正的评价。这样,斯密就在《道德情操论》中系统地提出一套完整的哲学思想,恰如熊彼特评价的那样:“正是这本书中而不是在《国富论》中,斯密提出了其有关财富和经济活动的哲学”,从而为其他问题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如果说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系统地论述了公正思想以及解释机制的话,那么《国富论》完全可以看作是这一思想在经济领域的延伸和应用。在被认为是“《国富论》全书最精练的部分”,需要注意的是,斯密绝非仅仅想告诉我们屠夫、酿酒

8、家或烙面师们的行为是单纯对自我利益的追求,或是出于合作的欲望或“节俭和谨慎的美德”等其他什么别的动机,而是要探究导致这些交易行为能够顺利进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换句话说,为什么屠夫没有选择使用暴力或是欺诈等手段来得到酿酒家的美酒?烙面师为什么没有用劣质的面包以次充好以获得屠夫手中的肉食?斯密对此是这样解释的:“请给我以我所要的东西吧,同时,你也可以获得你所要的东西:这句话是交易的通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