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

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

ID:25335668

大小:60.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19

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_第1页
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_第2页
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_第3页
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_第4页
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经历了快速的增长。然而,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多的问题,如经济结构失衡、收入不平等、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这说明了目前的经济增长方式不适用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过于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而忽视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对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性。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并将其视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发展的战略任务。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放在显要位

2、置,指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急迫性,并主张推动创新驱动和内生增长的新型经济增长方式。201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继续将经济结构调整作为2012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六大目标任务之一。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实现。这就要求我们要认识到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以及今后经济发展的方向和如何进行改变。本文就是基于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视角来试图解释这种现象,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1.2研究目的及意义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作为我国当前发展战略的重要组

3、成部分,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稳定性。为了实现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向的正确把握,真正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良性转变,本文对过去五十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评价,从中找出影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因素及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基于这些研究,本文就能准确定位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方向,并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工具组合及调控力度;最后,总结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尚未取得成功的经验教训,为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进一步转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上述研究目标的实现,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我国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

4、展都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特点指出造成目前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因,然后提出今后经济增长的具体方向以及转变的方法。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深化经济理论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问题的认识,并能够有效帮助我国政府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朝着有利于经济稳定、健康的方向的转变提供政策思路。………1.3国内外研究现状经济增长方式,是指推动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投入及其组合和作用的方式。从国外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出,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经历了规律性的演变,在不同的增长阶段中经济增长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Ros

5、touelson(1965)按照经济增长方式的不同,把经历过工业化革命国家的经济增长分为三个阶段:起飞前阶段、早期经济增长阶段和现代经济增长阶段[2]。Porter(2002)根据经济增长的源泉将经济增长的过程依次分为要素驱动阶段(依靠自然资源)、投资驱动阶段(依靠资本投入)、创新驱动阶段(依靠技术进步)、财富驱动阶段(依靠第三产业的发展)[3]。虽然以上不同经济学家有着不同的阶段命名,但他们所做的阶段划分中增长方式的内容却基本相同。可以总结为下面的三个增长阶段,在每个阶段中经济增长方式和理论方法有着根本的不同

6、。………第2章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定位2.1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变化历程经济增长核算检验方法是指通过建立一个将产出(Y)与劳动(L)和资本(K)相联系的生产函数,通过这个生产函数来度量投入对产出的贡献,而不能被投入增长所解释的残差,即投入保持不变时产出的增长,则被称为“全要素生产率”(TFP),用来衡量技术进步的指标。产出、资本和劳动力的时间序列数据可以从统计年鉴中得到,而在竞争性要素市场中,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等于要素的收入份额,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出资本的收入份额来表示资本产出弹性。产出Y选用国内实际生产总值,根据

7、《中国统计年鉴2013》公布的1978—2012年名义GDP和基于1978年不变价格的GDP指数,可以计算出以2000年不变价格的实际GDP。关于资本收入份额的计算中,因为目前统计资料的不完全,资本收入无法直接估算,所以本文先计算出劳动收入份额。而在模型中资本收入份额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和为1,因此计算出了劳动收入份额也就知道了资本收入份额。本文采用李宾(2009)的方法来计算劳动收入份额,具体思路是分别计算出城镇人口和农村的收入,然后加总再除以当年的名义GDP[61]。本文运用以上方法对2007年以后的序列加以补

8、全。通过将以上计算结算代入增长核算公式(2-1),可以计算出全要素生产率,结果如表2-1最后一列所示,可以看出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阶段性的变动趋势,为了清楚表现经济关系的变化趋势,本文根据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将经济增长分为如下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主要经济变量的平均结果如表2-2所示,可以看出在不同的阶段经济有着不同的特点。1978—1984,从1978年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