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修改版)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修改版)

ID:25339764

大小:157.50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11-19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修改版)_第1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修改版)_第2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修改版)_第3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修改版)_第4页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修改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修改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教育心理学拥有自身独立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五要素)a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

2、社会文化差异等;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b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c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d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从简单的实物、口头语言、书本、录音、录像、知道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学媒体已成为教学中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因素)e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三过程a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

3、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b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c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

4、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乌申斯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世界上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20年代以后,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30年代,学科心理学也成了教学心理学的组成部分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有关儿童个性和社会适应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学心理学领域 专业技术资料word资料下载可编辑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也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1924年)廖世承编写

5、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1926年,心理学教陆志伟翻译出版了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概论》(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60年代初,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重视探讨教学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人本主义思潮也前期李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 。开始研究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皮亚杰、维果斯基理论的传播 1994年布鲁纳总结教学心理学发展的成果:1、主动性研究2、反思性研究3、合作性研究4、社会文化我国在70

6、年代后期起,教育心理学重新复苏繁荣。第二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第一节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 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个体的心理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连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表现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心理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存在个体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3)不平衡性。不同心理的发展速度不同,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不同,发展所需的最佳时期与条件不同,具有不平衡性。(4)差异性。各种心理机能所

7、达到的最佳水平、形成的速度、达到成熟水平的时期因人而异,具有个体差异性。二、心理发展的互粉及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1、我国心理学家把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0~1);婴儿期(1~3);幼儿期(3~6,7);童年期(6,7~11,12);少年期(11,12~14,15);青年期(14,15~25);成年期(25~65);老年期(65以后)。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少年期。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青年初期。2、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三、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一)学习准备 1、定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