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深铁路莲花山隧道施工技术浅析论文

厦深铁路莲花山隧道施工技术浅析论文

ID:25361956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9

厦深铁路莲花山隧道施工技术浅析论文_第1页
厦深铁路莲花山隧道施工技术浅析论文_第2页
厦深铁路莲花山隧道施工技术浅析论文_第3页
厦深铁路莲花山隧道施工技术浅析论文_第4页
厦深铁路莲花山隧道施工技术浅析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厦深铁路莲花山隧道施工技术浅析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厦深铁路莲花山隧道施工技术浅析论文.freel,隧道最大埋深245m。全隧道设无轨运输斜井两座。本隧道DK181+618-DK181+718段通过V级围岩断层破碎带,岩体局部破碎,多为强风化碎块状,可见绿泥石化,为断层破碎带,致使围岩自稳能力极差,成型困难。根据围岩情况,结合施工生产要素及施工生产能力,按照“早预报、勤量测、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早封闭”的施工原则,在拱部超前小管棚注浆预固结围岩的保护下,采用三部台阶法进行施工。拱部预留核心土,周边采用风镐开挖,核心土及中槽运用PC200挖掘机开挖。2施工方法2.1超前小管棚施工2.1.1工艺原理在破碎松散岩

2、体中超前钻孔,打入小导管并压注具有胶凝性质的浆液,浆液在注浆压力的作用下呈脉状快速渗入破碎松散岩体中,并将其中的空气、水分排出,使松散破碎体胶结、胶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抗渗阻水能力的以浆胶为骨架的固结体,从而提高围岩的整体性、抗渗性和稳定性;使超前小管棚与固结体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强度的壳体,在壳体的保护下进行开挖支护施工。2.1.2小管棚及注浆设计采用4.5m/根的Ф42mm小导管布设在拱部,外插角5°~7°,环向间距40cm,纵向2.4m/一环;压注1:1水泥浆液,采用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浆液中掺水泥用量3~5%的40Be’水玻璃,以缩短浆液的胶化固结时

3、间,控制浆液的扩散范围。2.1.3施工要点2.1.3.1小导管加工4.5m/根的Ф42mm小钢管一端加工成尖锥形,距另一端100cm的位置开始至尖锥端之间按梅花型间距为20cm布设Ф6mm的孔眼4排,以利于小导管推进和浆液渗入破碎岩体。2.1.3.2小导管安设如岩体松软,采用YT-28型风动凿岩机直接推送,如遇夹有坚硬岩石处,先用YT-28型风动凿岩机钻眼成孔后再推进就位。在施作小导管前应注意:第一,喷3~5cm厚混凝土封闭掌子面作为止浆墙,为注浆作好准备工作;第二,准确测量隧道中心线和高程,并按设计标出小导管的位置,误差±15mm;第三,用线绳定出隧道中心面

4、,随时用钢尺检查钻孔或推进小导管的方向,以控制外插角达到设计的标准;第四,施工顺序为从两侧拱腰向拱顶进行,为提前注浆留好作业空间。2.1.3.3注浆选用UB6型注浆泵注浆,采用浆液搅拌桶制浆。为防止浆液从其他孔眼溢出,注浆前对所有孔眼安装止浆塞,注浆顺序从两侧拱脚向拱顶。由于岩体孔隙不均匀,考虑风镐环形开挖的方便,同时要达到固结破碎松散岩体的目的,保证开挖轮廓线外环状岩体的稳定,形成有一定强度及密实度的壳体,特别是确保两侧拱脚的注浆密实度和承载力,采取注浆终压(0.8~1.2MPa)和注浆量双控注浆质量,拱脚的注浆终压高于拱腰至拱顶。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拱脚终压为

5、1.2MPa,拱腰范围为1.0MPa,拱顶为0.8MPa。注浆时相邻孔眼需间隔开,不能连续注浆,以确保固结效果,又达到控制注浆量的目的。2.2开挖为控制超欠挖及减少对围岩的扰动,拱部弧形及边墙周边均采用风镐分台阶开挖,核心土及中槽均采用挖掘机开挖,开挖进尺根据围岩稳定性确定为0.6~1.2m,边墙按钢拱架的两个单元分两个台阶施工,上下台阶相距2m,左右边墙错开2m。2.3初期支护2.3.1初期支护参数系统锚杆3.5m/根,拱部为Ф25中空注浆锚杆,边墙为Ф22砂浆锚杆,纵向、环向间距为1.0m,梅花型布置;拱墙设I20b钢拱架,间距60cm,钢拱架拱脚设Ф42

6、锁脚锚管,4m/根,每侧2根;挂Ф8双层钢筋网,网格尺寸为20cm×20cm,喷射混凝土厚28cm。2.3.2喷射混凝土材料2.3.2.1机具喷混凝土采用Bz—5型混凝土喷射机,压力为0.2~0.4MPa。2.3.2.2水泥及细骨科采用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细骨料选用潮洲韩江砂,砂率控制在50%,含泥量≤3%。2.3.2.3粗骨科采用规格为5~10mm的碎石,经试验检测指标均达到规范要求。2.3.2.4粘稠剂选用STC型粘稠剂,经现场试验,最佳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0%,3min初凝,6min终凝,而且可大量减少回弹量。2.3.2.5水灰比水灰比过大、过小都

7、会使混凝土回弹量增加,浪费大量的材料;经现场多次试验确定,水灰比为0.47的混凝土喷射效果最佳。2.3.3喷射混凝土开挖后为缩短围岩的暴露时间,防止围岩进一步风化,必须先初喷混凝土3~5cm厚再封闭围岩;待钢拱架、系统锚杆及钢筋网安设好后,再喷混凝土10~12cm;最后在下一循环喷射混凝土时分两次喷射至设计厚度。喷射作业分段、分片由下向上依次分层进行,每段长度为3m。喷头喷射方向与岩面偏角小于10°,夹角为45°;喷头至受喷面距离在0.6~1.0m之间,喷头呈螺旋形均匀缓慢移动,一般绕圈直径在0.4m为宜。2.3.4挂钢筋钢筋网片采用Ф8圆钢,除锈处理后按设计

8、加工成100cm×200cm的网片;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