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课程1111

设计课程1111

ID:25378054

大小:268.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1-19

设计课程1111_第1页
设计课程1111_第2页
设计课程1111_第3页
设计课程1111_第4页
设计课程1111_第5页
资源描述:

《设计课程111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上海中华职业技术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名称:铁路站场及枢纽项目名称:站场设计专业班级:机修姓名:刘经纬学号:2009050107指导教师:黄瑛2012年3月目录第一章课程任务书………………………………1第二章各项设备的设计计算……………………3第三章车站工作组织简述………………………10第一章区段站课程设计任务书1、课程设计目的:(1)进一步巩固所学的专业课理论知识;(2)初步掌握区段站设计的主要环节,并进行坐标计算、查表、绘图等基本技能的训练;(3)培养独立思考及独立工作能力。2、已知资料:(1)单线铁路区段站D在铁路上

2、的位置如下:B城镇DAC(2)该站站坪长度为3500米(3)各衔接方向限制坡度:A、B、C三方向均为6%,A至B为下坡,其到发线有效长为1050米(4)机车类型货运列车:“DF4”内燃机车客运列车:“DF4D”内燃机车调车机车:“ND3”内燃机车(5)本站为货运机车基本段,三方向均采用肩回交路。货运机车都入段,客运机车不入段。(6)行车联络方法:半自动闭塞。(7)道岔操纵方法:大站继电集中。(8)该站平均每昼夜行车量(列数)见附件注:表中数字为客+直通+区段+摘挂。ABCDA 456021402321B1221 14020

3、121C21021400 2011D453105210011 (9)本站作业车货场、机务段各去(送)两次调车机车每昼夜入段两次第二章各项设备的设计和计算一、到发线的数量的确定1、上行到发场:B→A、C→A、D→A、B→D、C→D、B→C根据车流量,算得车辆数对数为21201721*0.5+20*1+17*2=64.5/2=32.52、下行到发场:A→B、A→C、A→D、D→B、D→C、C→B根据车流量,算得车辆数对数为716197*0.5+16*1+19*2=57.5/2=28.75根据《站规》得上行到发场的到发线数量为6

4、条,上行到发场数量为6条。二、机走线的数量的确定因为本站的机务段在站对右,所以只有下行到发场的车辆需要走:A→D、A→B、A→C、D→B、D→C、B→C、C→B12+16+20+4+2+4+5=63因为36<63<100,所以机走线是一条。并且因为机务段在站对右,所以机走线的位置在上行到发场与上行到发场之间。三、机待线的数量和确定选用尽头式的机待线尽头式机待线有隔开进路,比较安全。即使司机操纵失灵而发生冲撞土挡或因而造成脱轨事故,其事故严重程度也远远较与列车(或转线车列)冲突为轻。当有两辆车同时要入段,但是一辆车先到而另一

5、辆车晚到时,先将一辆车停在机待线上,当另一辆车到达时,直接和先前一辆车摘挂在一起,一起入段,这样就可以避免两列车的冲撞,而且尽头式,也不会对其他线路造成影响。机待线的长度为60米。四、机车出入段线的数量和确定三方向:A→B、A→C、B→A、B→C、C→A、C→B本站:D→A、D→B、D→C、A→D、B→D、C→D三方向+本站=92+26=118因为118>60,所以设一条出段线,一条入段线五、调车线的数量和确定每一衔接方向设调车线一条,本站作业车停留线一条,待修车一条所以调车线是5条六、牵出线因为机务段在站对右,所以货场在

6、站同左,货牵线是与货场绑定的,所以货牵线在站同左因为本站的每昼夜的解编作业量为26>7,所以主牵线在站对左,与机务段成对立形式,次牵线在站对右七、股道编号的确定根据任务书可知,区段站D是一个复线车站,根据复线车站股道编号原则:1、正线用罗马数字,站线用阿拉伯数字2、上单下双3、靠近单号正线的线路用单号,靠近双号正线的线路用双号4、顺序是站对中,站对左,站对右,站同右,站同左。可知,上到下编制线路编号为:3,I,II,IV,6,8,10,12,14,16,18,20,22,24,26,27,28,29,30,31,32,33

7、,34,35。八、线间距的确定根据附录7及线路的用途查得15条线路线间距分别为到发线:5米、5米、5米、12.5米、5米、5米、5米、5米、5米、5米、5米、5米、5米、5米,到发场与调车场6.5米,调车线5米、5米、5米、5米,其中中间站台位于IV道和6道之间,站台长550米,宽9米,高0.5米。九、道岔编号及型号的确定根据《技规》第41条及线路用途可得,31,51,53,55,57,2,4,6,8,14,42,30,36,41,22,24,28,26,44,46,54,56,58,50,60道岔型号均是9号。其余道岔均

8、是12号根据定义:1、上行到达端用双号下行到达端用单号2、由外向内3、由主到次4、同一渡线和梯线用连号可得3号线路上从左到右依次为39号和34号道岔,I号线路上从左到右依次为1号、27号、6和4号道岔,II号线路上从左到右依次为3号、5号19号、25号、18号、10号和8号道岔,IV号线路上从左到右依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