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教职工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我校教职工血脂检测结果分析

ID:25447186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0

我校教职工血脂检测结果分析_第1页
我校教职工血脂检测结果分析_第2页
我校教职工血脂检测结果分析_第3页
我校教职工血脂检测结果分析_第4页
资源描述:

《我校教职工血脂检测结果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校教职工血脂检测结果分析【关键词】教职工血脂检测结果  资料与方法  本校在职教工及离退休老干部参加体检人数1137例,男705例,女432例,年龄24~89岁。  方法:受检者抽血前一律空腹>12小时,并要求抽血前晚少吃高脂类食物。TC、TG测定采用酶法。  统计学处理:组间差异性比较采取t检验。  结果  我校教职工血脂检测结果分析,详见表1。表1教职工血脂检测结果分析(略)  我校教职工血脂检测结果具有以下特征:血脂异常检出率较高,且男性高于女性。本次调查1137名教职工,血脂含量异常者316人(27.79%),男性血脂异常检出率32.34%,女性血

2、脂异常检出率20.37%。在各年龄段的男女血脂数据比较均作t检测,统计检验表明,结果P<0.05。说明男女血脂异常检出率有差异。论文下载  男性教工高血脂症呈低龄化发展趋势。男性血脂异常多发生在>50岁年龄段。但从表中可见,我校男性教工40~49岁年龄组的血脂异常检出率最高,50岁以上3个年龄组血脂异常检出率较平稳且略呈下降趋势,40岁以下年龄组血脂异常检出率亦较高,反映男性教工高血脂症呈低龄化发展趋势。40~49岁年龄组血脂异常检出率是40岁以下年龄组的2倍,通过t检测,统计检验表明P<0.01,说明差异具有显著性。  女性教工血脂异常检出率随着年龄增高而

3、升高。50~60岁年龄组有半数以上血脂异常,是40~50岁组的3倍,通过t检测,统计检验表明P<0.01,说明差异具有显著性。  讨论  由以上统计资料及临床观察表明:①高血脂症严重呈低龄化发展,40岁以上易患高血脂症;②随年龄增大患病率增加;③男女教工患病率有差异,中年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老年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  长期摄入能量过多是产生高血脂症的主要原因。食入的脂肪经小肠内胆汁和酶的作用,约30%变为可被直接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由毛细血管直接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约70%乳化成乳糜微粒由毛细淋巴管经左胸导管注入血液循环。入血液循环的脂肪,一部分以储存脂的形式储存于皮

4、下,作为脂库;一部分以脂蛋白的形式运往各组织器官[1]。摄入体内的糖类和蛋白质也可转化为脂肪。所以长期摄入能量物质过多,易致高血脂症。我校>40岁的教职工大多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又要从事科研、行政管理工作,无暇顾及自己的饮食,容易造成膳食搭配不合理,是高血脂症产生的主要原因。同时他们大多长期从事室内工作,缺乏体育运动,不利于体内脂肪的消耗,也易致高血脂症的原因。  预防保健:①膳食要求:注意合理控制热能和糖的摄入,保持体重;②适当限制脂肪的摄入量:膳食中应减少动物脂肪。饱和脂肪酸长期摄入过多,可使甘油三脂增高,能加速血液凝固,促进血栓形成;③增加新鲜蔬菜和水

5、果摄入量:成人每天摄入的蔬菜和水果应>500g,并注意多食深色或绿色蔬菜和水果;④进行适当的体能运动:开始时运动量不宜过大,逐步加大运动量,通过运动达到消耗体内多余脂肪的目的;⑤定期查体,检查血脂,以减少或延缓高血脂症的发生;⑥预防高血脂症要从低龄开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