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训练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训练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

ID:25490177

大小:32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0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训练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_第1页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训练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_第2页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训练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_第3页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训练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_第4页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训练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训练专题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训练(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时间:45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60分)(2013·河南省洛阳市统考)读我国部分省区某年人口出生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总数的统计图,回答1~2题。1.下列关于图中省区人口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北京B.人口死亡率最低的是西藏C.该年净增加人口最多的是江苏D.该年净增加人口最少的是宁夏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考查考生的地理计算能力。江苏人口总量为7300万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25%,其该年净增加人口最多。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上海,人口死亡率最低的是宁夏,每年净增加人口最少的是西藏。答案 C2.从

2、图中可以看出(  )A.与江苏相比,上海的老年人口多B.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C.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呈正相关D.与北京相比,西藏的劳动力更充足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统计图的判读,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图可知,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出生率较低,如上海、北京等。江苏人口总量较大,故江苏的老年人口比上海多;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相关;与北京相比,西藏人口数量小,劳动力并不充足。答案 B(2013·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联考)读近三十年来我国某省区四个不同年份的人口年龄构成示意图,回答第3题。83.图中四个年份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④③

3、②①C.③②①④D.④①②③3.按照联合国标准,如果一个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0%,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区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是在(  )A.①以后、②之前B.②以后、③之前C.③以后、④之前D.④以后、①之前解析 本题考查人口老龄化,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图可知,①年份该省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到10%,而②年份则超过了10%,说明该省区在①以后、②之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答案 A(2013·河北省普通高中质量监测)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洲及附近地区人口迁移方向示意图(箭头表示战后主要移民路径,圆圈内的区域为欧洲

4、核心区)。读图回答4~5题。4.图示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  )A.由核心区向周围的边缘地区B.由欧洲沿海向内陆地区C.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D.由经济发达区域向经济落后区域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欧洲人口的迁移方向及特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由图可知,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由周围的边缘地区向核心区域。8答案 C5.图中能够表现出来的跨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是(  )A.由亚洲迁往欧洲B.由非洲迁往欧洲C.由北美迁往欧洲D.由大洋洲迁往欧洲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不同大洲的人口迁移方向,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图中所有的箭头中,只有从北非向欧洲核心区进行的是

5、跨大洲的人口迁移。答案 B(2013·四川)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6~7题。时期(年)1985~19901990~20002000~2011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6.495.726.22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3.774.283.796.1985~2011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不断增加D.逐渐减少解析 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1985~2011年,我国城市用地年平均增长率始终高于城市人口年平均增长率,所以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

6、化趋势是不断增加的,只是增加的速度有变化,故正确答案选C。答案 C7.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年以来我国(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化及地理图表的分析能力。据表中信息无法判断城市新增用地的类型和乡村人口数量的变化,1985年以来我国城市人口增长以机械增长为主,由表中城市用地面积增长,可推知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故正确答案选D。答案 D8.(2013·广东)城市首位度是指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用以表示区域发展要素在首位城市

7、的集聚程度。下表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与2008年相比,2011年下列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  )城市群城市首位度2008年2011年8京津冀城市群1.621.52长三角城市群2.352.20珠三角城市群1.931.23辽中南城市群1.321.21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沈阳解析 本题考查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关系。根据题意,与2008年相比,城市首位度下降最大的地区是珠江三角洲地区,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中心城市是广州,所以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广州,也就是该地区城市化发展速度快。答案 C9.(2013·北京)20世纪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