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

ID:25514697

大小:140.56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0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_第1页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_第2页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_第3页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_第4页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四章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荧光光谱法4-1.Mg原子的核外层电子31S0→31P1跃迁时吸收共振线的波长为285.21nm,计算在2500K时其激发态和基态原子数之比.解:Mg原子的电子跃迁由31S0→31P1,则gi/g0=3跃迁时共振吸收波长λ=285.21nmΔEi=h×c/λ=(6.63×10-34)×(3×108)÷(285.31×10-9)=6.97×10-19 J激发态和基态原子数之比:Ni/N0=(gi/g0)×e-ΔEi/kT其中:gi/g0=3ΔEi/kT=-6.97×10-19÷〔1.38×10-23×2500〕代入上式得:Ni/N0=5.0×10-9 

2、  4-2.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单色器的倒线色散率为1.6nm/mm,欲测定Si251.61nm的吸收值,为了消除多重线Si251.43nm和Si251.92nm的干扰,应采取什么措施?答:因为:S1=W1/D=(251.61-251.43)/1.6=0.11mmS2=W2/D=(251.92-251.61)/1.6=0.19mmS1<S2所以应采用0.11mm的狭缝.4-3.原子吸收光谱产生原理,并比较与原子发射光谱有何不同。答: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处于基态原子核外层电子,如果外界所提供特定能量(E)的光辐射恰好等于核外层电子基态与某一激发态(i)之间的能量差(ΔEi)时,核外

3、层电子将吸收特征能量的光辐射有基态跃迁到相应激发态,从而产生原子吸收光谱。原子吸收光谱与原子发射光谱的不同在于:原子吸收光谱是处于基态原子核外层电子吸收特定的能量,而原子发射光谱是基态原子通过电、热或光致激光等激光光源作用获得能量;原子吸收光谱是电子从基态跃迁至激发态时所吸收的谱线,而原子发射光谱是电子从基态激发到激发态,再由激发态向基态跃迁所发射的谱线。4-4.简述原子吸收法定量分析的依据及其定量分析的特点。答:原子吸收法定量分析的依据是A=Kc.定量分析特点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精密度高,操作方便和快速应用范围广,有局限性。4-5.原子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对原子吸收光

4、谱分析有什么影响?答:变宽因素有自然变宽、多普勒变宽、碰撞变宽、场致变宽、和自吸变宽其中主要因素有Doppler变宽、Lorentz变宽自然变宽和劳伦兹变宽在1500~3000K的原子化器中数量级都约为10-3nm,要对半宽度约为10-3nm的吸收谱线进行积分,需要极高分辨率的光学系统和极高灵敏度的检测器,目前还难以做到。谱线变宽后就无法进行积分吸收难以用与分析中而只能采用峰值吸收。4-6.画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图,并简要叙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锐线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检测器计算机工作站工作原理:锐线光源发射出待测元素特征谱线被原子化器中待测元素原子核外层电子吸

5、收后,经光谱系统中的单色器,将特征谱线与原子化器在原子化过程中产生的复合光谱色散分离后,检测系统将特征谱线强度信号转换成电信号,通过摸/数转化器转化成数字信号;计算机光谱工作站对数字信号进行采集处理与显示,并对分光光度计个系统进行自动控制。4-7.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有哪些主要性能指标?这些性能指标对原子吸收光谱定量分析有什么影响?答1.光学系统的波长显示值误差;进行光谱分析时,待仪器稳定后,调节波长控制装置,达到最强光辐射能量时光学系统显示波长与理论波长误差小于正负0.2mm.2光学系统分辨率;光学系统分辨率是单色器时对共振吸收线与其他干扰谱线分辨率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3基线的

6、稳定性4吸收灵敏度;灵敏度定义为产生1﹪吸收(T=99﹪,A=0.0044)时所对应的元素含量.5精密度;精密度用相对标准(RSD)表示,在仪器最佳工作状态下,对一定浓度的溶液进行多次重复测量(n>10).火焰原子化的RSD必须小于3﹪,石墨炉原子法采用自动化进样器进样,RSD必须小于5﹪6检出限;检出限(0.L)的定义为吸收信号相当于3倍噪声水平的标准差时所对应的元素含量.4-8.火焰原子化法和石墨原子化法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注意事项;为什么石墨炉原子化法比火焰原子化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更低的检出限?火焰原子化的过程:由燃气(化学燃料)和助燃气(氧化剂)之间的燃烧反应形成化

7、学火焰,燃烧过程中雾化的气溶胶进行下列各种物理变化与化学反应过程:干燥与蒸发:MmNn(l)=MmNn(s)=MmNn(g)解离与原子化反应:MmNn(g)=M(m+)+N(n_)=M+N原子吸收与发射过程:M+N----M*+N*----M+N电子与离子发射过程:M+N==M(m+)+N(n+)---M(m+)*+N(n+)*---M(m+)+N(n+)火焰原子化的特点与局限性:适用范围广,分析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和分析成本低,然而,同轴气动雾化器的雾化效率低(约为5%--10%),所需试样溶液体积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