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doc

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doc

ID:25527821

大小:5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0

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doc_第1页
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doc_第2页
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doc_第3页
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向心力 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教学设计武夷山一中孙书熙一、教学内容分析  向心力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所受到的合外力,它是本章圆周运动的重点。由于这一节内容比较多,可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讲述有关向心力的概念,第二课时是生活中向心力的应用实例,而本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有关向心力的概念。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如何建立向心力的概念,为了使学生容易接受,教材采取以实验为基础加上必要的简单的理论分析的方法,在这里,编者增加了一个演示实验,就是借助向心力演示器进行实验,把学生的实验结论逐一验证,从而验证了向心力公式,更有力说明了实验的科学性和重要性。课本35页中的“讨论与交

2、流”这一点学生往往觉得抽象,只是理论来分析,这里编者把它改成实验探究,这样学生通过实验亲身感受,定性分析,这比理论分析更具有说服力。  二、教学对象分析  在前面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对匀速圆周运动有了一定的理解。知道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有线速度、角速度、周期、转速等,并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半径之间的关系。学生知道在转动装置中,共轴的轮子上各点的角速度相等;皮带转动(不打滑)中,凡和皮带接触的点,线速度的大小相等。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知道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因为它的线速度方向时刻在变,但只是表面的知道

3、,更深一步来分析,为什么线速度的方向时刻在变?是什么力来改变物体的这种运动状态,这个力有何特点?学生带着这些疑问来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三、教学设计思想及策略  在以往的教学中,课堂教学实施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倾向,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的接受,很难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新课程强调“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获取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为此本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就是采用学生实验探究和教师演示实验相结合的实验探究教学法。  本节首先通过日常生活经验

4、和观察中的两个实例,提出问题,加上老师的即时演示实验,其现象更加深学生心中的疑惑,激发他们求知探索的欲望,更易引起学习的兴趣。然后学生亲身进行实验探究来感受向心力。当学生对向心力的概念有了一定的认识后,就进一步提出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可以先让学生根据前述实验做出猜想,然后再让学生设计实验对猜想进行验证,教师可以按照教材的设计指导学生完成,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向心力的感性认识。教师还借助了向心力演示器进行实验,把学生的实验结论逐一验证,从而验证了向心力公式。接着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给出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让学生明白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不

5、变,但方向时刻在改变。最后把课本35页的“讨论与交流”改成实验探究,这样学生通过实验亲身感受,定性分析,这比理论分析更具有说服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如何建立向心力的概念,而突破这一点的办法是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获得感性认识。由于本节课学生实验探究活动比较多,教学中老师需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去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必要时做出指导。实验中提倡学生敢于动手,严谨、细致、耐心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分析,小组之间讨论与交流,归纳结论。本节课以实验探究为主线,以问题和小组交流贯穿课堂的始终,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生情感有机的结合起来。

6、  四、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 学 目 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2.知道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公式的含义。3.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公式。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体验和感受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向心力。2.先猜想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再进行实验探究。3.通过演示实验,验证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公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向心加速度的公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亲身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参与物理活动的兴趣。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参与观察,敢于实验,体会实验在探索物理规律

7、中的作用和方法。3.培养学生事实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养成严谨、细致、耐心的实验修养。教学重点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2.学生实验探究:感受向心力和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五、教法学法  学生实验探究,教师演示实验相结合;学生思考、猜想、讨论,教师提问、讲解相结合。  六、教学用具和课时安排  质量不同的小物体(钢球、木球)、小绳、圆珠笔杆、向心力演示器、圆环轨道、CAI课件、多媒体投影设备。  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教师组积活动学生主体活动设计意图及说明  情景设疑    引入新课1.同学们

8、跑步转弯时,身体会自然的怎么样?(例如4*100米接力赛) 2.在湿滑的水泥路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