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地区玉米虫害危害情况及防治措施

豫东地区玉米虫害危害情况及防治措施

ID:25566910

大小:5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1

豫东地区玉米虫害危害情况及防治措施_第1页
豫东地区玉米虫害危害情况及防治措施_第2页
豫东地区玉米虫害危害情况及防治措施_第3页
豫东地区玉米虫害危害情况及防治措施_第4页
豫东地区玉米虫害危害情况及防治措施_第5页
资源描述:

《豫东地区玉米虫害危害情况及防治措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豫东地区玉米虫害危害情况及防治措施豫东地区玉米虫害危害情况及防治措施豫东地区玉米害虫包括:钻蛀性害虫亚洲玉米螟、桃蛀螟、棉铃虫;玉米刺吸性害虫玉米蓟马、玉米蚜、叶螨;玉米食叶性害虫甜菜夜蛾.L.;玉米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近年来,由于普遍推广秸秆还田和密植技术,以及大面积推广种植单一品种等因素,玉米病虫害不断加重,成为影响玉米高产、优质的一个重要限制性因素,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为此,2011年笔者对商丘市9个县市区230个乡镇玉米生产田的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定点调查和病样采集,并据此提出了

2、相应的防治措施。  1玉米主要虫害的危害情况  1.1玉米钻蛀性害虫  1.1.1亚洲玉米螟。2009年对部分田块后期玉米螟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玉米雌穗被害率90%以上,百株虫量达300头以上;2010年河南省调查玉米穗期有虫株率平均达80%以上,严重地块近100%。不同玉米品种抗玉米螟能力有所差异,新单23、浚单22前期抗螟性强而后期较弱;滑丰9号前期抗螟性较弱但后期抗螟性较强,浚单20、郑农7278茎秆的螟害程度较轻但雌穗的螟害程度较重[1],滑丰986、郑单958、张玉9号和浚单18整个玉米生育

3、期的抗螟性都较好。  1.1.2桃蛀螟。桃蛀螟在一些夏玉米种植区危害,呈不断加重趋势,尤其在河南、安徽和山东等省,在有些地区或年份,桃蛀螟已经上升为玉米的主要害虫,危害程度甚至超过玉米螟。桃蛀螟主要危害玉米穗,取食玉米粒,同时可蛀茎,造成植株倒折。  1.1.3棉铃虫。自转基因抗虫棉花推广种植以来,黄淮夏玉米区棉铃虫危害玉米有加重趋势。7月第2代棉铃虫危害玉米苗期叶片,常与甜菜夜蛾等食叶害虫混合发生,但虫口较少;但89月第4代棉铃虫在玉米穗期危害十分严重,幼虫多危害夏玉米雌穗,除取食玉米籽粒造成直接产

4、量损失外,同时还加重了玉米穗腐病的发生程度,在棉铃虫大发生年份,其对玉米穗的危害甚至超过玉米螟。  1.2玉米刺吸性害虫  1.2.1玉米蓟马。蓟马以锉吸式口器刺破幼苗叶片表皮,吸食汁液,受害叶片出现断续的银白色斑点,严重时玉米心叶呈蔫状展不开,造成植株畸形甚至烂心[2],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发育。据最新调查,2011年6月中旬睢阳区夏玉米平均虫田率70.6%,平均虫株率67.4%,最高100%,平均百株虫量644头。原因是6月中下旬气温持续偏高少雨,玉米处于幼苗期,极有利于玉米蓟马的发生危害。  1.

5、2.2玉米蚜。玉米蚜是一种偶发性害虫,近几年危害呈上升趋势,特别是在玉米抽雄期,玉米蚜多集中在雄穗及顶部叶片基部刺吸汁液,发生严重时虫体及其分泌的蜜露黏附雄穗,影响散粉,并引起霉污病,影响光合作用。  1.2.3叶螨。玉米叶螨是玉米苗期的主要害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特别是67月干旱少雨和气温偏高时,对叶螨的发生蔓延十分有利。叶螨繁殖速度快,世代重叠严重,吸食玉米汁液的能力强,可在短时间内暴发。常从玉米下部叶片开始危害,逐步向上部叶片蔓延,受害叶片初现黄白色,严重时干枯死亡。  1.3玉米食叶性害

6、虫  甜菜夜蛾是一种抗药性强、间歇性暴发危害的多食性害虫。该虫原为农作物上的次要害虫,但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其危害地区逐渐扩大,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危害有加重趋势,有些地区已成为玉米苗期的主要害虫。甜菜夜蛾幼虫食叶造成缺刻或孔洞,甚至把叶片吃光,仅剩下叶柄、叶脉,严重影响玉米生长发育,造成产量损失。  1.4玉米地下害虫  近年来,秸秆还田面积和玉米免耕播种面积不断增加,造成玉米田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疏松。该种耕作方式既有利于玉米生长发育,也为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的发生和危害提

7、供了有利条件,因此近年来玉米田地下害虫发生危害程度有加重趋势。地下害虫主要以幼虫取食玉米的种子、根、幼苗等部位,严重时可造成缺苗,影响产量。  2重发原因  2.1品种因素  黄淮产区种植的玉米品种很多,并且每年都会推出一批新的品种。尽管品种审定对抗性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我国玉米品种普遍存在同质化现象,缺乏新的抗源,总体品种综合抗性较差。部分地区对中科4号、郑单958、先玉335、浚单20等主推品种进行大面积单一种植,而且经过长期种植而引发抗性退化及病虫变异等,导致不少地区病虫害发生严重,给玉米生产造成

8、较大损失。  2.2气候因素近年黄淮玉米产区气候多呈现冬季气温偏高、春夏少雨干旱、秋季降雨集中等特点,比较有利于玉米病虫害的发生。  2.3虫源因素  近年来,秸秆还田技术在全国各地普遍推广,虽然提高了土壤肥力,改善了土壤结构,避免了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但也造成田间害虫基数大幅度增加[3],为虫害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2.4人为因素  由于玉米植株高大,后期施药困难,加上生长期又遇高温季节,各地普遍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调查显示,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