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蚕核型多角体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

ID:25575269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1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_第1页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_第2页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_第3页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_第4页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柞蚕核型多角体病的发生与防治论文.freel×350nm,最外层是蛋白质及脂类组成的囊膜,内层是由蛋白质组成的衣壳,衣壳内是髓核,衣壳和髓核构成核衣壳,每个囊膜内包裹着1~4个核衣壳1。病毒的核酸为双链环状脱氧核糖核酸,约有130kb,具有感染性,可以复制、增殖,而病毒的蛋白质无致病能力。病毒粒子的一端有一个突起,是病毒侵染时的吸附装置。蚕体受NPV感染后,在细胞核内形成一种特异的产物,称为多角体,其内包埋着许多病毒粒子。多角体的大小不一,一般为0.7~10.0μm。多角体的大小因蚕的发育时期、寄生组织以及温度的

2、不同而有所变化。多角体的形状有三角形四面体、四角形六面体及不规则体。成熟的多角体表面光滑致密,不成熟的多角体表面不光滑,呈凹凸不平,裂解中的多角体表面不光滑,呈瓦棱状或有纵横的饰纹。多角体蛋白本身无致病能力,但包埋在多角体里的病毒可借多角体的保护,抵抗恶劣环境而长期保持致病能力。2传染途径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多角体态病毒和没有包埋到多角体中的裸露病毒都可以引起多角体病的发生。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有2种传染途径,一是食下传染。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附着在卵面或柞叶上,被蚕食下后,多角体在蚕的中肠内经碱性中肠液

3、溶解,其内的病毒粒子释放出来,有的脱去囊膜,核衣壳进入中肠细胞,髓核再进入细胞核内,病毒核酸进行复制,但较少形成多角体态病毒。有的病毒粒子可以通过中肠细胞间隙进入体腔内,随血淋巴循环而侵入血细胞、脂肪体细胞、气管上皮细胞、体壁真皮细胞等,并在细胞核内增殖,继而形成多角体;这些多角体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细胞核也随之变大,直到充满了多角体,最后细胞核和整个细胞被多角体胀破2。经口食下传染是该病的主要传染途径。二是创伤传染。裸露病毒可以通过收蚁、移蚕等操作不慎造成的伤口而进入蚕体内,引起发病。3发病症状柞蚕核型多角体病

4、主要发生在蚕期和蛾期,在自然条件下尚未发现蛾期、卵期发生该病。一是蚕期发病症状。1龄期发生核型多角体病的情况比较少见,一般在2龄至营茧前发生,特别是在老眠前后及营茧前。该病的共同表现为蚕体全身肿胀、狂躁爬行、体壁易破、流出乳白色脓汁。当蚁蚕孵化时啃食附着病毒的卵壳,1龄眠中即可出现身体肿胀、眠起蜕不下表皮的不蜕皮蚕,有的仅蜕下1/2旧表皮,新表皮暗淡不新鲜,呈半蜕皮蚕。水眠子多在3龄眠中或眠起时发生,病蚕体壁柔软,体节肿胀。随着病势的发展,病蚕常用尾足或腹足抱住柞树枝条,头部下垂,体壁溃烂,流出脓汁而死。嫩起子病

5、蚕眠起蜕皮后,体壁柔软、不硬化,体色发暗,体腔内血淋巴和水分增多,体节肿胀,有时尾部的三角板变成黑褐色,严重时体壁破裂,流出脓汁而死。黄烂病多发生在3~5龄,发病初期病蚕体色比正常蚕稍淡,皮下组织及脂肪体开始溃烂,透过体壁看似豆腐脑状,呈混浊状态,随病势加重,皮下组织溃烂更加明显,最后体壁破裂、流脓而死。老虎病多在5龄盛食期到营茧前发生。初期病变体节肿胀,背部疣状突起和气门下线疣状突起部位可见灰色、褐色的小斑点,由小变大,形成褐色病斑,形如老虎斑状,俗称“老虎病”。天气炎热时,病势进展较快,稍经触动,病斑处破裂,

6、流出脓汁而死。里倒山感病幼虫在营茧前看不出明显的病状,有的可吐少量丝营薄皮茧,有的在吐丝过程中死亡,死后尸体迅速溃烂,脓汁污染茧壳成黑褐色,称为“里倒山”、“油烂茧”。二是蛹期发病症状。病蛹体色灰暗,颅顶板变成灰褐色或黑灰色,蛹皮无光泽,稍经触动即破,流出脓汁,浸透茧层,成为油烂茧。有的病蛹在茧壳内慢慢阴干,整个茧变得很轻,而成为“空瓤茧”。4防治措施柞蚕核型多角体病主要以卵面和环境消毒为主进行综合防治。一是培育抗病品种,推广杂交种。选育推广抗脓病的品种及杂交种是防治脓病的有效措施之一。杂交种抗病性强,应大力推广

7、。如果能选择对核型多角体病的抗性品种作为杂交亲本,抗病性就可能更强。二是严格消毒,预防脓病。发生脓病的主要原因是病毒的传染,因此严格消毒,彻底消灭病毒,是预防脓病发生的关键,特别是防止卵面感染和1~2龄稚蚕感染3。把蚕室蚕具清扫、洗涤干净后,封好门窗,用3%的甲醛溶液在23℃条件下喷雾消毒,密封24h后通风,或用毒消散(5g/m3)熏蒸消毒。如果蚕室蚕具不便密封,可以在清洗干净后,用浓度为20%~30%的新鲜石灰浆刷墙,蚕具用1%的氢氧化钠浸10min或用5%的石灰浆浸1h。卵面消毒应在收蚁前1~2d进行。散卵,

8、在23~25℃条件下,用3%的甲醛溶液消毒30min;纸面产卵,在容积为0.83m3的密封塑料罩内挂40张产卵纸,用浓度为36%的甲醛溶液50mL加高锰酸钾30g进行气体消毒,时间为6~8h。为防止卵面消毒后的再感染,消毒后的蚕卵应及时送到山上蚕场或保存在无毒保卵室内阴干,如消毒场所离蚕场较远或没有消毒保卵室,可用清洁无污染的用具或远离制种场所的洁净房屋保卵。三是防止蚕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