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规划大纲

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规划大纲

ID:25659161

大小:617.51 KB

页数:87页

时间:2018-11-21

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规划大纲_第1页
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规划大纲_第2页
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规划大纲_第3页
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规划大纲_第4页
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规划大纲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规划大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10—2030年)关于印发《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10—2030年)》的通知发改农经[2010]3152号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省(自治区)人民政府:  《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10—2030年)》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10—2030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                   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三十日黄土高

2、原地区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10-2030年)    前言    黄土高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受地形破碎、土质疏松、降雨集中等自然因素和乱砍滥伐、过度放牧、陡坡开垦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土地面积大、草原退化沙化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黄土高原地区的治理工作,在黄土高原地区先后实施了水土保持重点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基地建设等一系列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农业发展工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黄土高原地区的治理还存在综合配套不

3、够、治理投入不足、科技水平不高、生态保护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为进一步加强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根据国务院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制了《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10-2030年)》,并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进行了评估。规划大纲的实施有利于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有利于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整合生态治理资金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 黄土高原地区基本概况     一、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一)

4、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置    黄土高原位于北纬32~410,东经107~1140之间。从地质、地貌学而言,是指东起太行山,西到青海日月山,南界秦岭,北抵鄂尔多斯高原的区域。考虑到生态建设的综合性,主要依据《黄土高原地区综合治理开发分区研究》确定的“黄土高原地区”作为规划范围。按县域行政区界线计算,黄土高原地区总面积64.87万km2,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6.76%,包括山西、内蒙古、河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共7个省(自治区)341个县(市)。    2、地势地貌    黄土高原地区总的地势是西北高,东南低。六盘山以西地区海拔2000~3

5、000m;六盘山以东、吕梁山以西的陇东、陕北、晋西地区海拔1000~2000m;吕梁山以东的晋中地区海拔500~1000m,由一系列的山岭和盆地构成。该区宏观地貌类型有丘陵、高塬、阶地、平原、沙漠、干旱草原、高地草原、土石山地等,其中山区、丘陵区、高塬区占2/3以上。西部主要为黄土高塬沟壑区,中部主要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南主要为土石山区,北部主要为风沙、干旱草原和高地草原区。银川平原、河套平原、汾渭平原地形相对平缓。    3、气候特征    黄土高原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季受极地干冷气团影响,寒冷干燥多风沙;夏秋季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洋低

6、压影响,炎热多暴雨。黄土高原地区全年≥10℃的积温2300~4500℃,无霜期120~250天,日照时数1900~3200小时,均比同纬度的华北平原为高,是我国辐射能高值区之一。黄土高原地区位于我国东西部之间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地带,降水地区分布很不平衡,降水量总的趋势是由东南向西北、由山地向平地递减。东南部自沁河与汾河的分水岭沿渭河干流,到洮河、大夏河,过积石山至吉迈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在600mm以上,属半湿润气候;中部广大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年降水量400~600mm,属于半湿润易旱气候;西北部地区,年降水量150~250mm,属半干旱地区。其次

7、,降水量年际变化很大,丰水年和干旱年降水量相差2~5倍,降水变率过大,干旱发生机率高,对农业生产威胁大。此外,降水年内分布很不均匀,且以暴雨形式为主。    4、土壤植被     黄土高原地区大部分为黄土覆盖,平均厚度50~100m,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集中、覆盖厚度最大的区域。目前发现最厚的黄土层在兰州九州台,厚达326m。黄土层厚度分布大致从西北向东南方向递减,甘肃境内黄土层厚达200~300m,陕北黄土层厚约100~150m,晋西80~120m,晋东南和豫西北20~80m。土壤类型有棕壤土、褐土、黑垆土、黄绵土、灰褐土、灰钙土、棕钙土、栗钙土、风

8、沙土、灰漠土等,粉粒占黄土总重量的50%。全区植被稀疏,覆盖率低,天然次生林和天然草地面积很少,主要分布在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