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文学特征之探微

《楚辞》文学特征之探微

ID:25685514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2

《楚辞》文学特征之探微_第1页
《楚辞》文学特征之探微_第2页
《楚辞》文学特征之探微_第3页
《楚辞》文学特征之探微_第4页
《楚辞》文学特征之探微_第5页
资源描述:

《《楚辞》文学特征之探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楚辞》文学特征之探微摘 要:《楚辞》在文体上不但突破了传统的四言模式,广泛运用标志性文言助词“兮”,而且还寄寓着强烈的情感意蕴。此外,《楚辞》中描绘形状之语与虚字颇多,用词华丽新奇,句式气势磅礴,大量运用楚国方言,体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关键词:《楚辞》;文学特征;研究战国时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以楚地的土风歌谣为基础创作了楚辞体诗歌,让战国后期萧条的诗坛再现辉煌。《楚辞》中的作品主要运用楚国方言以及新颖的文学形式描绘楚地的山川美景、风物人情,展现了具有独特韵味的楚文化。《楚辞》一名并非屈原所

2、取,而是西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刘向搜集屈原创作的诗歌以及宋玉等人模仿屈原的作品编撰而成。《楚辞》构思奇妙、语言华丽、句式独特、主旨鲜明,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特色,在我国诗坛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1】77-781、《楚辞》的文体特征1.1、突破传统的四言模式《楚辞》在句式上与《诗经》存在较大的差异,《诗经》的句式主要以四字为主,而《楚辞》最有代表性的句式是六言句或五言句,六言句的节奏为“三三”,五言句的节奏为“三二”,“三三“节奏在《九章》一文中体现得较为明显,而“三二”节奏在《九歌》中有比较明显的体

3、现。【2】45-46如《九章》中的“冠切云之崔嵬”、“年既老而不衰”皆是六言句中的“三三”节奏;《九歌.湘君》中的“邅吾道兮洞庭”、“望涔阳兮极浦”皆是六言句中的“三二”节奏。句式的增长让诗歌负载的内容大为增加,所表述之感情更为深切,往往能引发读者内心的共鸣。此外《楚辞》还间或杂有三言、五言、七言、八言、九言、十言等句式,如此一来,在主要句式中夹杂参差不齐的各种长短句,让诗歌的句式更显灵活,突破了《诗经》的四言模式,为我国诗歌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2、标志性文言助词“兮”的广泛运用文言助词“

4、兮”是《楚辞》极为明显的一个标志,同时也是楚辞体与其他韵律文体最大的区别。其它韵律文体通常情况下皆是以句子字数的多少以及对仗与否的情况来作为识别文体的基准,可是《楚辞》形成的文体却是以文言助词“兮”作为识别的标准。就“兮”字本体而言就是一个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或“呀”。《说文解字》中解释“兮”字为“语所稽也”,清代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指出“兮”字与“哉”之意义甚为相似。可是在屈原的诗歌中“兮”字的运用得到了升华,寄寓着更为丰富的含义,可谓新颖别致而又具无尽之意蕴。著名学

5、者金开诚认为《楚辞》中“兮”字一共分为三种形式:第一种形式中的“兮”字主要是发挥节奏上的纽带作用,增强句子的灵活度,避免句子产生机械之感以及节奏上的杂乱无章。譬如《东皇太一》中“舒缓节兮安歌”、“芳菲菲兮满堂”,《湘夫人》中的“帝子降兮北渚”,“沅有茝兮澧有兰”等句子中的“兮”字则具有上述含义;第二种形式是前后两个句子皆为四言,其中“兮”字用在偶数句的末尾表示语气。这种句型中的“兮”字相对而言其意义比较单纯,在《橘颂》中该类句式较为多见。譬如“绿叶素荣,纷其可喜兮。曾枝剡棘,圆果抟兮。”中的“兮

6、”字则属此类情况;第三种形式是前后两个句子的字数较多,“兮”字则放在奇数句的末尾。这种句式是《楚辞》中最具代表性的句式之一。由于此类句型字数较多,在句中出现文言助词“兮”字不但能增加节奏的稳定性,从而达到平衡句子的目的,而且还能使句子在音韵上具有抑扬顿挫之感,为感情的抒发提供更为规范的形式以及宽泛的境界,体现出气势豪放、隽永深刻、潇洒自如的语体风格。在《离骚》中此类句式表现得较为典型,譬如“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一句则属以上情况。总之文言助词“兮”在《

7、楚辞》中运用得较为广泛,不但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感情色彩,更具丰富的语法功能以及标志句型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兮”字已经成为“楚辞”文化的一种象征,人们会很自然地由它联想到《楚辞》的浪漫主义气息,会想到屈原的坎坷身世和忧国忧民的情怀。1.3、寄寓着浓郁的情感意蕴  屈原被称为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则是因为《楚辞》中寄寓着浓厚的情感,深深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从而令《楚辞》成为最经典的旷世名著。从客观角度而言,《楚辞》自诞生之日起就因浓郁的情感意蕴而引起人们的关注。譬如《楚辞》

8、中的代表作《离骚》即饱含着动人心魄的情感,回环往复,情真意切,系楚辞中最为动人和奇特的诗篇;《天问》则表现了屈原对人生、历史、社会、自然界的深思,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同时蕴藉其中之情更是感人肺腑。我国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就曾指出:“《天问》是人生真情实感的流露,是一份感情,更是一份寄托,甚至可以用空前绝后来描绘这种激人情志的深情。”;而《九章》中则抒发了朗丽的哀怨之情,和《离骚》有异曲同工之妙,南朝时期著名文学理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曾指出《九章》在抒情上具有“朗丽以哀志”的特色;《九歌》中抒发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