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余秋雨散文艺术风格 毕业论文

浅析余秋雨散文艺术风格 毕业论文

ID:257023

大小:58.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7-07-14

浅析余秋雨散文艺术风格  毕业论文_第1页
浅析余秋雨散文艺术风格  毕业论文_第2页
浅析余秋雨散文艺术风格  毕业论文_第3页
浅析余秋雨散文艺术风格  毕业论文_第4页
浅析余秋雨散文艺术风格  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余秋雨散文艺术风格 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析余秋雨散文艺术风格作者姓名:专业:汉语言文学主考学校:_宁夏大学________准考证号:070110100377指导教师姓名:2014年3月15日浅析余秋雨散文艺术风格摘要:余秋雨的散文,跨越了纯文学的界线,走向文化领域,创造了新的审美型态。他的散文独特之处在于,打破了传统散文文体的束缚,开创了散文的一代新风,他的散文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深邃的历史沉思,颇具感染力的表现手法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本文拟就其散文艺术特色与审美美学风格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关键词:余秋雨散文艺术特色余秋雨

2、散文,最有价值之处是其丰厚的文化意蕴,余秋雨结集出版的《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秋雨散文》等,都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其独特之处在于打破传统散文束缚,创造了新的意和思结合的文化散文,借山水风物探寻中国文化的内涵,构成了本世纪末期中国文坛一大景观,以自己的才学在散文方面做了重要贡献。一、散文艺术特色余秋雨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打破了传统散文的束缚,创造了新的散文模式,他写散文常借山水风物,寻求中国文化意蕴与人生真谛,探寻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与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表现他在散文方面的独特之处。(一)、在散文观念的突破1、本世

3、纪末期散文作家们在散文写作总体上存在着一种隐匿化倾向;在读余秋雨散文时,我们会发现,这一特征在余秋雨的文章中体现得更为明显、集中与频繁,并且不仅将这一追求运用于状物散文,同时运用于写景散文。“从而导致其散文中所出现的某种景观、物象总是处于时代、社会、历史、文化、道德等多元视角的透视之中,或在一种多元开放的发散式显示中凸现出所写对象宽广、丰富的涵义,比如其《白发苏州》是一篇写景散文,按照传统的写法,无非是先介绍苏州有哪些美好的景点,这些景点的美学特征,然后再抒发一点主体的感怀完事。”然而,《白发苏州》的写法全不是这样。作者并

4、没有介绍人们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苏州各大景观,“苏州”在文章中起到一个符号的作用,作者围绕它来向人们介绍苏州美景,如第一部分将苏州摆放到世界背景上突出其昔日的辉煌与今日的黯淡:“前些年,美国刚刚庆祝过建国200周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开幕式把他们两个世纪的历史表演得辉煌壮丽。2、以大胆的想象艺术来复原已经被淹没的历史瞬间或历史画卷。《道士塔》中王道士可以说纯粹是作家借助于史料虚拟的某种历史情境;《一个王朝的背影》浓墨重彩所编织的是清王朝三百年历程中一段无人知晓的秘史。传统散文中的想象的至多是一个场景,一两个细节,然而余秋雨这

5、种大规模地、整体地运用想象修复一段历史的做法,在当时虽被接纳,但是像余秋雨这样大规模、整体的应用在散文写作中还是不常见。3、余秋雨散文在体裁方面主要还是“游记”。“游记”一直是中国文学的一朵奇葩,在古代,山水游记在某种程度上成为当时文学方面的辉煌成就。然而,到了本世纪末期,山水游记却渐渐地走下坡路,其中的原因当然也很复杂,主要不想有这样几种:(1)、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特别是摄影摄像技术的高度发展,摄影技术的发展已部分地取代了游记的职能;此外,交通的发达,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古人那时很难亲历的自然风光奇景在今天已是众人皆知。

6、(2)、伴随着经济的高度发展同时而来的,人对大自然的改造与征服已极尽最大限度,即大自然在今天基本上已是人化的自然,人们对之至少探索的已经是相当熟悉。因此,古人在探索大自然奥秘时所特有的那份新鲜、惊奇、激动在今天基本上已不复存在。(3)、游记偏重于临摹自然山水的外在形态,再写出自己感悟的表达模式,再也激不起读者的审美兴趣,因此游记越来越不好写了。那么写游记方式的改变也就成为必然,余秋雨的探索,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艺术经验。这就是,突破传统游记散文借游说理的简单套路,将游览过程退居为某种断续的、或隐或现的情节框架或开启情感闸

7、门的触点,通过整篇的描写来突出了作家所要开掘与本次游览相关的内容。比如《庐山》、《贵池滩》、《青云谱随想》,文章中的游览过程并不重要,也没有具体描写某一个风光景点。(二)、探求传统文人的精神品格“在余秋雨的笔下,闪现出一大批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他们都是才华横溢而又命运多蹇的人,苏东坡、范仲淹、柳宗元等。他们都具有高贵又苦闷的灵魂,他们因富有才华和个性而不容于朝廷,受到小人的诋毁。他们被冷落、被流放、被贬谪。”他们受到社会挤压和摧残。但是,他们遭受险恶的迫害,都有不变的文化良知。恶劣的环境没有折服他们,相反,反而磨练

8、了他们的意志,激发他们更大的智慧,绽发出更灿烂的文明之花。《苏东坡突围》中苏辙指出:“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作者描写了伟大诗人苏东坡人生中的坎坷之路。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对文化的追求,相反,官场的失意使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文学创作中,事实证明,他的大多数优秀作品是在被贬谪的时候创作的。作者通过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