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情感课堂,构建和谐高效及师生关系

营造情感课堂,构建和谐高效及师生关系

ID:25707157

大小:55.1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2

营造情感课堂,构建和谐高效及师生关系_第1页
营造情感课堂,构建和谐高效及师生关系_第2页
营造情感课堂,构建和谐高效及师生关系_第3页
营造情感课堂,构建和谐高效及师生关系_第4页
资源描述:

《营造情感课堂,构建和谐高效及师生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教育部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子课题《多元化背景下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研究》成果营造“情感课堂”,构建高效和谐的师生关系江西省井冈山市龙江中学(邮编:343608)刘定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师生关系和谐与否也会在课堂上折射出来。我们应将课堂建设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广阔舞台,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温馨的情感天地,创造出了高效的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是学习的三要素,其中,事关重大的是师生关系中的互动情感因素。为什么许多学生学习总

2、是处下被动,找寻不到乐趣,不断地产生“学困”,乃至厌学呢?究其原因是:在这些学生眼里,知识是枯燥的,课堂是乏味的,师生间是冷漠的。要解决此类现象,就要求师生携手共建“情感课堂”。教师必须教出情感来,能使学生在自己情感的感召下学出味道来。这样,以情激情,才能活化教育教学过程,促进师生情感的互动,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  一、创设一个情感和谐的“场”在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首先体现在营造一种愉悦、温馨、宽松、安全、彼此心理相容的教学氛围上。在这个情感和谐的“场”里,教师应该满怀爱的情感,充分展现知识才华和价格魅力。能挥酒自如,左右逢源。教师没有对学生的埋怨指责,讽剌挖苦,他们把学生当成

3、朋友,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进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这个“场”里,兴致勃勃,思维活跃,知难而进,信心倍增。学生没有诚惶诚恐,没有漠然失望,没有心理重负。他们把教师当成智慧的学习伙伴。情景1:教学分解因式第一课时,我设计了如下的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给出一组题:用简便方法计算,看谁算得快.(1) =(2)-2.67×132+25×2.67+7×2.67=(3)992–1=.通过小学很熟悉的解答竞赛这一场景,拉近了学生与新知识的距离,把陌生的因式分解变成了学生最为熟悉的简便计算,让学生通过回顾用简便方法计算第4页共4页教育部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

4、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子课题《多元化背景下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研究》成果——因数分解这一特殊算法,使学生通过类比很自然地过渡到正确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上,从而为因式分解的掌握扫清障碍,本环节设计的计算992–1的值是为了降低下一环节的难度,为下一环节的理解搭一个台阶.在这样的氛围中,师生都能恰当地处理好诸多矛盾。如智力范围的矛盾:学生答错了,教师不发火,肯定他回答问题的勇气,甚至还要寻找,提炼其中的“创新点”;教师讲错了,学生也能原谅他们的过失。再如非智力范围的矛盾:学生出现了违纪问题,教师能宽容他们并艺术地将问题引入课堂的主题;发生突发事件,教师能机智地将其转变为课堂的教学资

5、源。二、培育“学习共同体”课堂上师生关系即教与学的关系,应该是互教互学,教学相长的。教师应该从一统天下的讲台上走下来,不再唱独角戏,应少讲甚至不讲,能让学生讲就让学生讲,学生能自学学会的就让他们自学。师生应共同质疑,共同探究、共同释疑、共同切磋、人人动脑,各抒已见,课堂应成为学生思维活跃的舞台,教师的工作是启发、点拔、辅导、解困、鼓励发问。学生从对知识的被动接受变为对知识的主动探究,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演变为“我爱学”、“我善学”。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与学生共同交流知识和信息,形成“学习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师生情感必然被拉近,师生关系必然会得到升华。情景2:在教学概率

6、中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事件时,一位教师的是这样展开的,通过争辩与讨论,创造了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师问1:“一个玻璃杯从高空落下会摔碎”对于此事件是否能判断为确定事件?大家各抒己见。生1:如果落在平静的海面上,那这个玻璃杯不会摔碎。生2:如果地面上垫上厚厚的海绵垫,那也不会摔碎。生3:如果是在月球上,失去地球重心吸引力,这个玻璃杯会在太空进行遨游,在不碰上坚硬的物体的情况下,它就不会碎。可能它会在太空中遨游上几千年!师:好!大家能针对此事件展开想象和思考,很不错。第4页共4页教育部重点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促进基础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研究》子课题《多元化背景下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7、的有效途径研究》成果因此一个事件(如一个玻璃杯从高空中落下)在失去其前提条件(落到坚硬的水泥地面上)时,它可以由确定事件转化为不确定事件。同学们在例举时可要注意事件发生的前提条件哦!(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学生闪烁的智慧火花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师问2:“明天我会来学校上课”,“明天我上学不会迟到”。对于诸如此类在日常生活中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把它归于必然事件还是不确定事件呢?同学们也展开了激昂的讨论。生4:明天我一定会来学校上课,这是肯定会发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