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中的几个认识误区

新课程实施中的几个认识误区

ID:25719139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2

新课程实施中的几个认识误区_第1页
新课程实施中的几个认识误区_第2页
新课程实施中的几个认识误区_第3页
新课程实施中的几个认识误区_第4页
新课程实施中的几个认识误区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实施中的几个认识误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实施中的几个认识误区课程改革虽然在我国多个省市县(区)已进入实施阶段,但许多教师受思维定式和传统习惯的影响,对课程感到有很多困惑,甚至觉得无从下手,经过对部分试验县(区)的调查了解,笔者认为还有许多认识上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澄清。1.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关系问题教育理念是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是人们对于教育现象的哲学思考,反映着人们对于教育价值取向以及教育规律的理性认识,这些理念对于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但是教育理念不等同于具体的教学方法,同一个教育理念下,可以有许多种不同的方法。这些方法,从不同角度体现着教育理念的基本精神,并且在

2、教育实践中验证。丰富和发展着教育理念。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往往错误地将教育理念与教青方法简单地等同起来。以传统教学为例,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理念,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尝试着在教学的实践中应用它,但是,许多时候,人们也误以为“启发式”惟一的表现形式就是“提问式”,许多地方评价一节课的好环,往往只看教师提问了多少学生,对于提问的内容和效果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学习,是否真正体现了“启发式”原则却被忽略了。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这种错误的思维定式再次表现出来。许多人一提“课改”,就说“你不要给我再讲理论,只告诉我一种教的方式就行了

3、”。其实,这些教师缺少的正是对教育理念的全面理解。例如:“以人为本”是当代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强调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强调在学习中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及“选择人一生必备的基础知识”等等方面,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而以上思想,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又会表现为“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尊重学生的人格”、“教会学生自我学习的方法”等等方面和具体方法,因此,有教师认为搞“课改”,上面就应该给一个具体模式或具体方法,这种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不对的。目前,课程改革需要的是所有试验教师,不断认真学习有关课程改革的

4、理论,在充分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根据自己学校以及自己本身的条件,能动地创造出更多的,具有特点的教学方法。2.教学形式与教育实质的关系问题由于许多教师不能区别“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因此,观摩了别人一节成功的示范课,就认为这个教师的教法是体现教改精神的惟一方法,于是便从形式上刻意模仿,简单照搬别人的做法。例如:看别人讲课时教室的桌于摆成圆形,也就不管自己学校的条件(比如70人以上的超大班额)和每节课不同的教学内容,也将桌子摆放成圆形。这里先不说客观条件是否允许这样做,只就实质而言,桌子摆成圆形并不意味着教学方法的民主,如果教育观念不改变,桌子

5、摆成什么形状,教师照样是可以“满堂灌”的。关注学生,在教学中就应该为学生创造一种宜人的环境,如在特定条件下,在全班同学的关注下,教师发自内心地摸摸某个小学生的头,会让这个学生感受到温暖和肯定,也让其他学生同时感受到这种幸福,并且愿意努力去表现而获得同样的礼遇。但是,如果我们仅仅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来使用,甚至只是在有人观摩课时才使用,或者只管自己表现一下,而忽略了全体同学,使其他学生生活在与教师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毫不相关的另一个环境中,甚至有的学生一节课都游离于课堂教学环境之外教师也不去管。那么,这种形式就背离了教育宗旨,长期以往,“关注学生”就成了

6、一句空话。努力开发课程资源,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多种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是“课改”的精神之一。例如: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现万里长城的雄姿,提供给学生更为真实的可以感受的资料。但是,教学中,教师采用不同的方法,效果会大相径庭:第一位教师指着图片,请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让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讲给同学们听。这样,就将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建立在学生自己的感悟和参与上,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而另一位教师则指着图片问学生:“这是万里长城对不对?”、“长城很雄伟对不对?”“我们应该为长城感到骄傲对不对?”这样的教学,形式上是现代的教学手段,实质仍是传统

7、的灌输式教学。3.基础知识教学与实现课程其他功能的关系问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将课程的目标表述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这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目标体系。但是,由于本次课程改革强调要改变原来教材中“繁、难、偏、旧”的知识体系,改变课程内容和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基础知识传授”的倾向,因此,许多人认为“课改”中基础知识教学不重要了。甚至一提基础知识就认为和“课改”精神不符,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首先,新课程仍然注重基础知识,同时,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和建构的过程,在这里,学生原有的知识是学习和建构新知识的基

8、础,新的知识是引发学生思维和重新建构知识体系的信息源和素材,而不是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灌输”下死记硬背的知识;其次,学生学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