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繁第1代冬虫夏草寄主蝠蛾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

自繁第1代冬虫夏草寄主蝠蛾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

ID:25759006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2

自繁第1代冬虫夏草寄主蝠蛾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_第1页
自繁第1代冬虫夏草寄主蝠蛾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_第2页
自繁第1代冬虫夏草寄主蝠蛾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_第3页
自繁第1代冬虫夏草寄主蝠蛾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_第4页
自繁第1代冬虫夏草寄主蝠蛾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自繁第1代冬虫夏草寄主蝠蛾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自繁第1代冬虫夏草寄主蝠蛾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论文刘飞,张德利,曾纬,尹定华,陈仕江【摘要】目的明确冬虫夏草寄主贡嘎蝠蛾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自繁第1代的种性变化情况。方法通过室内常规的饲养方式来研究自繁第1代冬虫夏草寄主蝠蛾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蛹期约40d,羽化高峰为18:30~19:30,雌雄性比约为1∶3.2;成虫交配高峰约为20:00,成虫期约20d.freelg。幼虫历期约800~1000d,幼虫具有多食性和一定的耐寒性。结论贡嘎蝠蛾自繁第1代与父本和母本的生物学特性没有显著性差异。【关键词】冬虫夏草;贡嘎蝠蛾;自繁第1代;生物学特性Abstract:Objecti

2、veToclearthebiologicalcharactersofthefirstbreedoftheHepialusgonggaensis.MethodsNormalartificialbreedingergencepeakeofanadultatepeakberoftheproducingeggg.Thelarvadurationeendurancealeparentandthefemaleparent.Key以上的高寒山区2。对冬虫夏草的人工培殖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3,到现在已经在寄主昆虫的饲养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经过近30年持续不断的研究与实践

3、,冬虫夏草寄主贡嘎蝠蛾H.gonggaensisFuetHuang目前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已成功繁育了第1代并完成了整个生活史。研究冬虫夏草寄主昆虫的繁育对冬虫夏草人工培殖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冬虫夏草产区自然环境以及节约蝠蛾野生资源等都有重要意义。为了明确自繁第1代贡嘎蝠蛾的种性变化情况,项目组连续两年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现将自繁第1代贡嘎蝠蛾的生物学特性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在四川康定海拔3800m的冬虫夏草培殖基地采取全室内人工饲养方式饲养,室内温度11月份到来年4月份气温在-5~5℃之间,其它时间室内温度在8~13℃之间。2004年在基地引种生长在海拔450

4、0m的贡嘎蝠蛾幼虫,2006年获得贡嘎蝠蛾蛹并在人工条件下羽化、产卵、孵化,所孵化幼虫在人工条件下饲养,到2008年获得自繁1代蛹并从此开始下一个繁殖周期。观察研究自繁第1代各虫态的生物学特性。2结果与讨论2.1成虫2.1.1成虫的羽化贡嘎蝠蛾自繁第1代成熟的蛹头部与地面平行,蛹靠外壳腹部横齿列固定在土室口。成虫在蛹壳内不停的蹬动时明显可见蛹壳头部被顶的凹凸的动态变化过程。羽化时,蛹壳先从头部中线裂开,成虫头部便从裂缝处露出并挣扎着伸出3对胸足,2~3min后带出翅膀和腹部,蛹壳仍留原处,检查蛹壳可以发现壳内壁残留着有利于成虫羽化的白色润滑液。刚羽化的成虫体面湿润

5、,鳞翅紧贴体表。自繁第1代蝠蛾在四川康定基地当天的羽化高峰为18:30~19:30,这与海拔4500m左右的作为父本和母本的H.gonggaensis当天的羽化高峰一致,表明自繁第1代在羽化时间上没有明显变化。羽化的成虫雌、雄性比约为1∶3.2,与父本和母本成虫性比等于1差别较大。刚羽化的成虫无论雌蛾还是雄蛾都极力攀高枝,当找到合适的枝点后便停止不动了。成虫在爬行的同时,鳞翅随着水分的散失而伸展,当鳞翅快伸展完时,成虫往往尽最大努力展开翅膀,让翅膀尽快的展翅完毕并得到最大限度的舒展,从羽化到展翅完毕约需10min左右(最短的只需几分钟)。2.1.2成虫的交尾和父母

6、本一样,自繁第1代的雌蛾肥胖,腹末钝圆,体长在15~21mm之间,雌蛾飞行力弱;雄蛾体瘦、腹末尖削,体长在13~18mm之间,雄蛾飞行力较强。展翅完毕的成虫完成后熟后就准备交尾。交配前雌蛾大多攀附在植株上并于19:00左右开始振翅并散发雌激素,雄蛾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在离地面30cm左右的高度急速飞行寻求配偶。在人工羽化区往往一个雌蛾振翅有多个雄蛾求偶现象。寻到配偶后,雄蛾在其周围急速旋转,而雌蛾则加速振翅摆尾并发现偶尔有乳白色的分泌物甩出。约1~3min后雄蛾连飞带爬地来到雌蛾处求偶交尾。只要雌、雄生殖器一接触便开始了交尾,这时雄蛾立刻放开对雌蛾的附着,顺势尾对尾地

7、倒悬于雌蛾的下方,然后将自己的爪子收拢。交配过程中雌、雄成虫的体位一致并尾对尾地成垂直静止状态。此时若有干扰,雌蛾则会拖着雄蛾移动到合适的地方。成虫每天的交尾高峰在20:00左右,与生长在海拔4500m左右的父母本的交配高峰一致。自繁第1代蝠蛾成虫自然交配时间一般在30min以上,可以长达400min。已交配过的雄蛾当天不能再次交配,交配次数在1~3次之间。交配结束后,雄蛾主动离去,附于植株上静止不动。2.1.3成虫的产卵自繁成虫羽化当晚交配后便就近产卵,交配脱落后到开始产卵的时间在3~200min之间。有的雌蛾安静地产卵,有的雌蛾在产卵的同时剧烈地振翅,卵散产于

8、土表,产卵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