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东亚西风急流扰动异常与副热带高压关系研究

夏季东亚西风急流扰动异常与副热带高压关系研究

ID:25782302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2

夏季东亚西风急流扰动异常与副热带高压关系研究 _第1页
夏季东亚西风急流扰动异常与副热带高压关系研究 _第2页
夏季东亚西风急流扰动异常与副热带高压关系研究 _第3页
夏季东亚西风急流扰动异常与副热带高压关系研究 _第4页
资源描述:

《夏季东亚西风急流扰动异常与副热带高压关系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夏季东亚西风急流扰动异常与副热带高压关系研究[夏季东亚西风急流扰动异常与副热带高压关系研究]利用1979-2003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探讨夏季(6-8月)200hPa东亚西风急流扰动异常与南亚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研究指出:夏季200hPa东亚西风急流扰动动能加强(减弱),东亚西风急流位置偏南(偏北)、强度偏强(偏弱);东亚西风急流扰动动能强弱不仅与北半球西风急流强弱和沿急流的定常扰动有关,而且还与东亚地区高、中、低纬南北向的扰动波列有关,亚洲地区是北半球中纬度环球带状波列异常最大的区域.夏季200hPa东亚西风急流扰动动能加强(减弱),南

2、亚高压的特征为位置偏东(偏西)、强度加强(减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特征为位置偏南(偏北).东亚环流特别是500hPa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东亚西风带扰动异常的响应由高空东亚西风急流南侧的散度场及其对流层中下层热带和副热带地区的垂直速度距平场变化完成.作者:杨莲梅张庆云YangLianmeiZhangQingyun作者单位:杨莲梅,YangLianmei(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0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张庆云,ZhangQingy

3、un(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刊名:应用气象学报ISTICPKU英文刊名:JOURNALOFAPPLIEDMETEOROLOGICALSCIENCE年,卷(期):200718(4)分类号:P4关键词:东亚西风急流扰动异常副热带高压夏季东亚西风急流扰动异常与副热带高压关系研究2  第2篇模拟东亚夏季风对中国东部地区大气中α-六六六(α-HCH)时空分布的影响  〖预览〗摘要:以中国为研究区域,利用CanMETOP模型模拟了2005年大气中α-六六六(α-HCH)浓度的变化,并分析了东亚夏季风对我国东部地区

4、大气中α-HCH浓度时空分布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6月15日-8月15日期间,东北、华北和东南地区的α-HCH平均大气浓度分别为260pg·m~(-3),74pg·m~(-3)和41pg·m~(-3).大气浓度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从6月15日在我国东南地区开始出现了较高的大气浓度堆集,6月24日达到最大值(259pg·m~(-3)).在向我国北部传输过程中,7月1日在东北形成的气旋区域出现最大值(1947pg·m~(-3)).此后,东南地区的大气浓度均处于较低的水平(<50pg·m~(-3)),而东北地区的大气浓度一直处于100-350pg·m~(-3)之间

5、的较高水平.分析结果表明,东亚夏季风可以将东南地区大气中的α-HCH传输至东北地区,并在东北区域堆集.Abstract:Airconcentrationofα-HCHulatedbyusingCanMETOPmodelinregionalscalein2005.Thetemporalandspatialpatternsofα-HCHatmospheric……夏季东亚西风急流扰动异常与副热带高压关系研究3  第3篇夏季渤海湾及邻近海域颗粒有机碳的分布与物源分析  〖预览〗摘要:根据2006年8月在渤海湾及其邻近海域41个站位取得的155个样品的颗粒有机碳(POC)和颗粒

6、氮(PN)的分析数据,结合同步获得的水文环境要素资料,分析了该区夏季POC和PN的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子与有机碳物源.结果表明,夏季水体中POC的浓度为155.9~1363.1μg/L,平均浓度为429.5μg/L;PN的浓度为26.2~225.5μg/L,平均浓度111.5μg/L.POC与PN的空间分布特征一致,呈现近岸高、远岸低、表层低、底层高的特点.生物作用、水体温盐跃层和总悬浮颗粒物(TSM)是影响研究区POC空间分布的重要原因.POC与TSM的相关分析表明,POC与TSM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不同来源的TSM是控制水体中POC浓度高低的重要因素.本区POC/

7、PN的比值范围为3.4~7.0,但这一物源指标的应用受到海水中颗粒无机氮(PIN)的影响.通过建立POC和PN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估算了样品中PIN的含量.扣除样品中PIN的影响后,本研究区的POC/PON(颗粒有机氮)比值范围介于5.5~19.8之间,显示POC除了海洋生物为主要来源外,周边河流的陆源输入也有重要贡献.这一研究方法对认识中国近海的POC物源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者:胡利民……  〔夏季东亚西风急流扰动异常与副热带高压关系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