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高职院校《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ID:25856845

大小:6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23

高职院校《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究_第1页
高职院校《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究_第2页
高职院校《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高职院校《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职院校《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探究赵薏遒罗强刻娟川天一学院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摘要:高职院校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人才培养A标是培养掌握土木工程专业棊础知识和技能,在建筑、道路、桥梁、隧道、港口等领域从事规划、施工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冰。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教材与现实脱节,造成很多刚毕业的高职院校学生实际工作水平不高,技能掌握程度无法满足尚位工作的需要。木文基于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和此课程的0标定位,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合理调整和拓展,突出实践技能与理论教学相结合,按土木工程类各专业方向的具体需求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改革考核评价方式,以期达到培养符合实际岗位需求的人才之目的。关键词:工程测景;

2、教孚改革;实践;作者简介:赵慧娣,四川天一学院,四川绵竹;作者简介:罗强,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遂宁;作者简介:刘娟,四川天一学院,四川绵竹。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材内容陈旧,与现实脱轨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工程测量教材多以讲授光学水准仪、光学经纬仪等仪器的测量方法为主,多年来教材内容没有大的变化和更新,当前工程中应用普遍的电子经纬仪、全站仪、自动安平水准仪、GPS等新仪器知识点的介绍过于简单,学生不能掌握使用技能,无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2.实训内容单一,与需求不符建筑企业岗位主要需要的是施工放样即“测设”工作,但现行教材实训内容却偏向于“测定”方面的内容,课程实训项目与企业岗位需求脱

3、节,不能满足建筑行业对测量人员岗位工作能力的要求。1.设备投入欠缺,实训时间较少工程测量课程性质决定了这是一门需耍通过大量的实训来完成技能培养的课程,很多学校实训设备以老旧的光学仪器为主,而工程中应用普遍的电子经纬仪、全站仪、自动安平水准仪、GPS等先进的测量仪器数量很少,致使学生操作仪器的时间不足,技能掌握不够熟练。二、针对性的教学改革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加强课程标准建设,为了体现高职教育特点,提高教学内容的规范性,在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符合企业岗位需求的课程标准,并根据教学实践不断进行完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双师”素质,努力推进教师的继续教育、企业锻炼、进修培训工

4、作。注重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骨干教师为主体的教学团队建设工作,促进教师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改革,采取案例教学、项目式教学、社会实践等新手段、新方法,全面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企业开展“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合作。2.调整拓展教学内容研宄工程测量领域的发展现状及变化趋势,调整教学内容以适应现实需求。与现行国家和行业标准规范如《工程测量规范》、《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等衔接-•致,保持同步更新。针对教材内容与现实脱轨,实训内容与需求不符的问题,编制满足实际工作岗位需要的教材。压缩“测定

5、”内容,强化“测设”内容;简要介绍光学测量仪器的测量方法,重点讲授目前工程中常用的电子经纬仪、全站仪、自动安平水准仪、GPS等先进的测量仪器的测量方法;教学过程中针对土木工程不同专业方向实施教学,设置建筑工程施工、公路工程、桥涵工程、市政工程等专业方向的施工测量教学内容;充分调研、论证企业需求,设置满足工作岗位需要的实训项目,工学结合,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使学生在参加工作后能更加顺畅、快速地进入角色。3.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工程测量》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性较强。结合企业人才培养需求,宜应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技能考核,替代传统的理论知识考核方式,以客观反映学生技能掌握

6、程度。运用过程考核的方式,将考核评价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操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道德进行培养考核。结语《工程测量》课程是高职院校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其课程信息量大,内容庞杂,知识更新较快,实践性强,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基于土木工程专业特点和此课程的目标定位,按土木工程类各专业方向的具体需求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革,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合理压缩和拓展,加强教学内容与相关规范标准、测量先进技术的衔接,突出实践技能与理论教学相结合,运用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核方式,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参考文献[1]李围.土木工程概论[M].屮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

7、12.[2]宋建学.新编土木工程测量[M].3版.郑州大学出版社,201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