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论文

ID:25894657

大小:59.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论文_第1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论文_第2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论文_第3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论文_第4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论文(共2篇)第1篇:谈小学数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过度现象  说起“改革”,人们看到的往往是新鲜、光亮的表面,却忽略思考其内在的深厚意义,从而一拥而上、邯郸学步,越学越偏离改革的主旨,渐渐形成了错误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本文从三种现象简单的分析了数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过度现象。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自2001年6月8日由教育部印发试行。人们一改传统枯燥的教学方式,纷纷投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中。丰富自由的教学内容,大胆独特的教学方式,个性独立的学习方法,一下子敲醒了人们对传统数学教学的执迷与笃信。可就在这大浪淘沙的激流中,有部分人却迷失了方向:数学课堂没了

2、重点,学生的回答没了对错,例题讲解可以一言不发。于是,课程改革的盲目与漏洞一天天浮出水面。人们开始不抓其要,只学表面,以至于课程改革过了头,使得新时代所谓“新”的教学方式面目全非。而过度的现象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过度启发——偏离主题,云山雾罩,走向歧路  “启发”,人们往往把这两个字与“提问”直接划等号,盲目的以為有了问题就是对学生的启发。曾经听过这样一个启发式教学的例子:一位语文老师在给学生上《路程计算》这一节。为了启发孩子,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引出“路程”的话题,她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你们走过路吗?”学生答:“走过。”问:“你们知道走过的路又叫什么吗?”学生有们大眼瞪

3、小眼,悄悄的嘀咕:路就是路还能是什么?看到同学们的表情,这位老师已慌了手脚,导入显得枯涩,一堂精心准备的课就这样毁于一问。启发是没错,但这位老师却错在肤浅的理解启发,错误的拿如此没有技术含量的问题当做启发的源泉去启发学生。  古之圣人孔子有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它阐释了启发在教育当中占据的重要位置。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注入式教学,没有留给学生“启”与“发”的机会。新课改中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换句话说就是要启发学生自己学习,让学生由被动状态进入自我思考的氛围,从而使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获取知识。  启发式教学法虽

4、然提出已有很多年,但它并没有固定的模式供教师参考。教师们只是凭借自己的思想去创设自己的“启发式教学”,如此,必定会有很多人走向误区。要想准确、恰当的驾驭启发式教学,教师就要有学习与研究的决心,只有提高自身素质方能得心应手。  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丢掉知识本身,空谈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情感态度的前提是认知。而价值观则是知识内化上升的表现。而有的教学,为了培养孩子的爱国情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动辄“我们要学习……的品质”、“我们要牢记……的使命”“我们要热爱……”等等。尤其是数学中,简单的一个数理逻辑也要与情感挂钩,但孩子根本不知道这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要学

5、习,为什么要牢记,为什么要热爱。要想回答孩子的为什么,就要深入的去研究知识本身,只有孩子懂得了来龙去脉,情感才能受到熏陶,最后慢慢的形成一种态度。“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四有新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更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之上的,一个对历史、对社会、对自然科学无知的人,会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吗?”道理便是如此。因此,学习知识永远是第一位的,知识中蕴藏着逻辑智慧,蕴藏着古今哲理,蕴藏着深沉的情感,老师需要做的,只是点醒学生心灵的窗口,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去找寻值得信任的价值观。  三、给自由,却给了自流——误解“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  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集

6、主体与主导于一身,它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和知识的传授。教学中的课堂往往死气沉沉,学生垂头丧气,用一句话来说,“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是在‘向学生舞动美丽的肥皂泡’。”数学课堂尤为明显,课改中特别强调要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的学习态度,教师得放弃对学生学习内容的绝对权威和垄断。于是,老师们放开了手,学生们踊跃、大胆的做。但听过课改之后公开课的人通常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课堂混乱,不知其重点,学生学而无获。因为这时,课堂已经走入了主体与主导的误区。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这句耳熟能详的俗语道出的却是主体与主导的精髓。老师要“领”:确定学习的方向,选择学习内容,交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

7、法;根据国家和社会的意志向学生提出要求,这才是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而“修行”则靠的是学生自身的学习素养与能力,自身的勤劳程度,自身的感悟能力,这些都是老师一时所无法左右的非主观因素。  其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仅没有降低教师的主导作用,相反的是强化了教师的主导功能:上课前,教师必须要吃透教材和学生,精心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程序。与以前不同的是,大环境布置完成后,教师便无须插手,而是让学生自己去选择,自己去思考。正如《新课程中教师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