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ID:25918665

大小:2.13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8-11-23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_第1页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_第2页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_第3页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_第4页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静脉炎的定义静脉炎的临床表现静脉炎的预防、处理原则治疗静脉炎的方法静脉输液是直接、大量地将药液输入血管内,通过药物在体内达到快速吸收,是一种常用、有效的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具有其他给药方式不可替代的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输液治疗的前、中、后期,均应注意观察并及时预防和处理输液的并发症。静脉输液的并发症1.过敏反应2.发热反应3.空气栓塞4.急性肺水肿5.输液微粒污染6.晕厥7.静脉炎静脉炎定义由于静脉内输入高浓度、刺激性强的药物或静脉内长期放置刺激性较大的塑料导管引起的局部静脉化学性反应或在输液过

2、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导致局部静脉感染。也可由于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引起局部静脉的损伤感染。药物因素、机械因素、微粒污染及物理因素等均可引起静脉炎。静脉炎静脉炎—静脉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我国静脉输液用量大,加入静脉输液中的药物为90%(英国是45%,澳大利亚是63%,美国是76%)据国外资料报告,住院病人接受静脉插管给药者发生输液性血栓性静脉炎者高达25%-43%。静脉炎的病理改变静脉输入各种抗生素或或高渗葡萄糖或因机械直接损伤静脉壁,还有长期静脉曲张引起的血淤滞等,而导致静脉血管内膜损害,形成血栓,迅速导致整条浅静

3、脉壁的炎性反应,甚至累及静脉周围组织,并有渗出液,局部表现有疼痛,肿胀和压痛的索条柱,往往伴有全身反应,但多不严重。静脉炎的危险因素导管针的材质、长度及管径操作技术不当穿刺部位不当导管针留置的时间太长固定方法不当输液的浓度患者本身的身体状态输液速度药物外渗的常见因素药物方面:PH值、渗透性、药物本身毒性及Ⅰ型变态反应护理人员方面:护理技术、用药知识、责任心。病人方面:血管方面、组织水肿、病人及家属对药物外渗的风险认识不足。导致血管内膜损害的感染因素操作者的技术院内感染留置针留置时间留置输液装置/接口感染敷料使用和更换导致

4、血管内膜损害的药物因素(PH值)PH值正常血液PH值7.35~7.45,药物PH值超过此范围会干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PH<4.1为强酸,PH>9.0为强碱部分药物PH值5%GS、10%GS、50%GSPH=3.2~5.50.9%NSPH=4.5~7.55%GSNSPH=3.5~5.5复方氯化钠PH=4.55%NaHCO3PH=7.5~8.520%甘露醇PH=4.5~6.5低分子右旋糖苷GSPH=3.5~6.0多巴胺PH=2.5~4.510%KCLPH=4.5~6.5氨苄PPH=10导致血管内膜损害的药物因素(渗透

5、压)渗透压血浆渗透压为280~310mosm/L,渗透压>600mosm/L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药物渗透压阿奇霉素2805-FU650环磷酰胺352长春新碱6105%GS352生理盐水3083%氯化钠103020%甘露醇10985%碳酸氢钠119050%GS2526导致血管内膜损害的药物因素(药物输注速度)药物输注速度液流>血流,会引起机械性静脉炎,同时会导致渗出造成化学性静脉炎部分静脉流速外周小静脉5ml/min手背及前臂静脉<90ml/min肘部及上肢静脉100~300ml/min锁骨下静脉1~1.5

6、L/min上腔静脉2~2.5L/min不容忽视的血流变缓因素:偏瘫侧静脉炎发生率高达32%;下肢较上肢血流缓慢,卧床或术后更慢;局部包扎与制动常见外渗药品20%甘露醇、10%氯化钾、50%GS、10%葡萄糖酸钙、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碳酸氢钠、1-6二磷酸果糖、阿奇霉素、沐舒坦、呋塞米、丙种球蛋白、胺碘酮、复方氨基酸、稳可信、垂体后叶素、脂肪乳及多种化疗药物等。为什么这些药物易引起静脉炎?血浆渗透压为280-310,渗透压>600的药物可在24小时内造成化学性静脉炎正常血液PH值7.35-7.45,药物PH值超过此范围会干

7、扰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和机能。PH<4.1为强酸,PH>9.0为强碱不容忽视的血流变缓因素:局部包扎与制动;偏瘫侧静脉炎发生率高达32%;下肢较上肢血流缓慢,卧床或术后更慢。静脉炎的病理生理变化静脉炎是一种无菌性炎症:红—炎症初期血流速度加快,局部红、热;炎症中期血流慢或停止,血液粘稠度增加,红细胞沉积。肿—炎症中期血管内皮损伤,通透性增加渗出多;液体外渗周围组织,无法自行吸收。痛—炎性物质刺激神经末梢。坏死—局部组织缺乏血供,代谢毒物沉积。静脉炎分类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感染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机械性静脉炎原因:1.固

8、定不当:穿刺部位未固定牢靠,造成针管的滑动2.选用的导管管径太粗,刺激血管壁3.由于穿刺部位太靠近关节处,关节活动使针管与血管壁不断地摩擦而产生发炎反应4.反复多次穿刺同一根血管预防:合理选择输液工具(材质,型号)、避免在关节部位穿刺,规范的置管操作、有效的固定处理:停止在此静脉输液。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局部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