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拭教育的后视镜

擦拭教育的后视镜

ID:26057238

大小:5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4

擦拭教育的后视镜  _第1页
擦拭教育的后视镜  _第2页
擦拭教育的后视镜  _第3页
擦拭教育的后视镜  _第4页
擦拭教育的后视镜  _第5页
资源描述:

《擦拭教育的后视镜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擦拭教育的后视镜【摘要】我们的教育存在盲区。不仅忽略了所谓的“弱势群体”,也忽略了学习上的“强势人群”。新课改之下,我们要实现教育的公平,就要首先实现公平的教育:公平地面对学生,公平地给予每一个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公平地关心、爱护、指导、教导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成为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大写的“人”。【关键词】盲区;关注;塑造1.因为高度关注,所以常常忽略教育的盲区往往在教育者的眼皮底下形成、扩大、成灾。2.对于“差生”,我们不是不关心,而是太过关心他们的分数,忽略了他们也是需要疼爱的孩子、需要引导的学生和需要平等对待的人生理学上

2、讲,人的视网膜上有一个不能感光的区域,它虽不影响人们的视力,但因为人的视野局限,往往造成人们对眼前的事物视而不见。这就是盲点,也称作盲区,它是造成车祸的罪魁祸首。常说的马太效应指的是:“富有的,使你更富有;没有的,连你有的也要夺去。”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往往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学习好的学生,不惜给予所有的关爱、期盼、荣誉,从而使之更优秀;而少将青睐的目光转向成绩差的学生,甚至忽略,甚至轻视,甚至批评,以至将这些学生做人的自尊层层盘剥,使之成为班级里卑微的弱势群体。一个所谓的差生在随笔中写道:“成绩考不好,每次都被猛批说不用功。其实我们这

3、些‘差生’比他们用功得多。”“他们”当然指的是成绩优秀的学生。这句话像一支响箭,刺得我猛悟到教学的愚昧:教书十多年,竟然一直下意识地认为学不好就是没有好好学,成绩不好就是一切都不好;教室中竟还有这么一群人也是我的学生,他们每天都在我的视野里,一样听课,一样完成作业,而我几乎视而不见。深深懂得他们有更为细致丰富的内心世界需要体察、感知与修复时,我已经送走了三届学生了。就在前天晚上,接到一个越洋电话,是从德国打过来的,“我叫李小鹏,是你1994年教的学生。那时我的成绩很差,没有老师愿意理我,只有你过问我的学习,亲切地叫我小鹏……我辗转

4、了很多人才找到你的电话,你还记得我吗,老师?”近20分钟的通话,尽管多次向我描述他那时的情形与模样,后来又将他的照片通过E-meil发过来,我还是想不起来有这么一个学生曾经在我教的班里。他在电话中的声声呼唤,让我心生诸多惭愧:只不过一般性的关照,竟让他有这么多年感念,即使穿上洋装,还将老师唤他名字的声音挂在心上。心理学上说,孤独的人往往对于他人的爱具有强烈的体验,而爱又相对容易地将人从孤独中拯救出来。我想,这也许正是许多老师感叹“好学生(成绩好的学生)对他再好也不领情,不好的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对他有一点好也能让他感动”的原因吧。

5、处于劣势的人往往拥有一颗敏感的心灵,就像路边遭人践踏的草根最能感知春风的抚慰,给它一点阳光,就灿烂地歌唱。我们太忙了,忙于备课、上课、出题、考试、改卷子、排名次,忙得自己成了一架教学的机器,机器没有感情,于是教育暴力频频发生。《南京晨报》有关南京某教师让差生开弱智证明的报道最是骇人听闻,为了完成指标,为了自己的名利,一个据称是优秀教师的教师置学生的名誉、尊严、人格于不顾,铤而走“险”。我们在名利的道路上走得太急切了,恨不能将自己的所有灌注到学生的脑袋里,恨不能每个学生都能上清华、北大,没有时间旁顾,也没有精力周旋,一门心思往前奔,

6、以至错误地认为学生也是只会赶路的人。一个男生向我讲述出国的理由:“我很自卑,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那次元旦文艺汇演,我在舞台上自弹自唱,台下那么多人为我鼓掌,我一下子体验到了从没有过的美好感觉。当拿着吉他走在通往教室的走廊上,身上有一种新生的力量,可是一看到教室的门,心就忽地冷了,‘成绩差’这三个字快把我压死了。”我们的教育环境总是给学生这样一个暗示:成绩是衡量他们价值的唯一尺度,成绩不好,一丑百丑。这种暗示从小学至初中再到高中,钢铁一样的做人自信也会被铁锈蚀掉,参天大树一般的做人尊严也会被巨风折断。我们太急于成功了,目光太专注于眼

7、前的利益了,心太浮躁了,手段太单一了,盲区太大了,车撞了,船翻了,“人”没了。21世纪最高的教育呼声是“为了一切学生”,实际情况是,哪怕日在中天,地上仍然有阴影。也就是说,这不过是一个理想,教育教学中总有一部分学生成为教育者的盲区。现行的教育机制就像万米淘汰赛,分数是计时器,高考录取分数线是终点红线,教师是教练,学校是训练场地,挤在一条跑道上,向着一个目标,万马齐喑。每年中招、高招之后,各中学竞相打出大红横幅:“祝贺我校ⅩⅩⅩ考入清华大学”、“祝贺我校升入重点中学ⅩⅩⅩ人”等等不一而足,评判好学校的标准是考入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的人

8、数多少,评判学生好坏的标准自然是分数的高低。我们几乎可以从任何一个中小学校得到一份和升学率挂钩的奖惩条例,甚至还可以得到一份与学生成绩相关的教师聘任制度,在下岗的恐惧与名利的诱惑之下,教师的双眼如一盏盏电源充足的探照灯,光束小,光度强,眼前越亮,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