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ID:26132539

大小:51.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5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_第1页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_第2页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_第3页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_第4页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摘要介绍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原因和发生特点,系统地提出了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策略,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原因;发生特点;防治策略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危害而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具有暴发性、间歇性、迁移性等特点,病毒一旦侵入就会立即在植株体内蔓延,常导致植株死亡[1-2]。近年来,发生趋势逐年加重,对水稻生产构成严重威胁。水稻条纹叶枯病已由次要病害上升为主要病害。  1发生原因  适宜的农田生态环境,特别是循环不断的寄主植物链,是灰飞虱及其传播

2、的病毒而诱发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种植结构调整为灰飞虱创造了良好的繁衍场所。近年来随着规模经营面积不断扩大,土地流转越来越多,多数农田被大户承包。小麦连片种植的面积越来越多,油菜种植面积相对越来越少,田岸、荒地杂草丛生,寄主植物增多,为灰飞虱越冬、生长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导致灰飞虱大发生。二是无针对性防治灰飞虱,导致其虫源基数高。多数大户对夏熟作物小麦的防治病虫侧重点在防病上,治虫药基本不用或少用。2005年前农业植保部门一直未把灰飞虱作为主要查报和防治对象,常年来主要以褐飞虱为主要防治对象。加上扑

3、虱灵、吡虫啉的多年使用,灰飞虱对这些农药已经产生了耐药性,防效下降,从而使得灰飞虱的数量及毒源基数得以多年累积。三是春季气温偏高导致灰飞虱群体动态的异常变化。近年来的暖冬天气有利于灰飞虱的越冬,虫源基数大。且雨水偏少,异常的天气条件带来灰飞虱群体动态的异常变化,致使灰飞虱发育加快,迁入秧田时间早,传毒时间长,这是条纹叶枯病暴发的主要原因[3]。四是水稻品种杂,感病品种多。秧田播期盲目提早为灰飞虱发生起到了桥梁作用。五是农民防治灰飞虱的时机掌握不准,错过了有效防治时期。要防治好水稻条纹叶枯病,最关键的措施是秧田期用好

4、药。大部分农户往往对此缺乏认识,对秧田期的灰飞虱防治不力,因而错过了最佳防治时期。等到大田显症后才开始施药,虽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但防效不佳。  2发生特点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在水稻秧苗期至抽穗期都能发病,其中以苗期至分蘖期最易感病。一旦发病,难以治愈,病株产量损失几乎达100%,具有毁灭性的特点。一般在1个单株发病以后,在其单株上所产生的分蘖株也会全部发病,曾有水稻“癌症”之称。一是水稻条纹叶枯病主要由灰飞虱传播,灰飞虱具有持久传毒功能。水稻条纹叶枯病流行主要与灰飞虱虫量、带毒率、品种抗性及水稻

5、感病生育期与灰飞虱传毒高峰期的吻合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灰飞虱带毒率高、虫量大、感病品种种植面积大,则发病重。二是不同水稻品种类型对条纹叶枯病抗病能力有所不同,同一品种播种期不同其发病程度也有所不同,其中粳稻品种重于籼稻品种,早播重于迟播。三是栽培措施不同,病情差异大。水稻不同育秧方式之间的病情差异比较大,表现为播种越早,秧田期越长发病越严重,孤立秧田重于连片秧田。在防治水平基本相同条件下,小麦茬移栽稻田的病情最重,油菜茬、移栽稻田次之,机插秧和直播稻田发病则较轻,稻田周围杂草丛生,则病害发生重。四是及时合理用药的发

6、病轻,用药不当及推迟用药则发病重。在秧田期或本田初期使用25%吡蚜酮和40%毒死蜱等防治灰飞虱,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病轻。  3防治策略  3.1开展虫情监测,加强农业防治措施  水稻条纹叶枯病对水稻生产存在着严重威胁,因此必须加强虫情监测。在5月初,对稻区麦田、油菜田和冬闲田开展灰飞虱发生基数调查,重发区要做好灰飞虱带毒率测定,为开展麦田、秧田及大田防治提供依据。通过调整作物及品种布局、耕作制度、栽培方式等切断灰飞虱及病毒的寄主循环链,形成不利灰飞虱和条纹叶枯病发生和发展的农田生态环境[4]。根据实际的生产情况,可以

7、采取以下技术措施:一是调整作物布局。实行秋熟作物水稻与西瓜旱作物轮作,越冬作物麦子与油菜轮作,少种麦,多种菜和蚕豆,尽可能避免稻、麦连作,以减少适生寄主和切断寄主循环链。二是铲除田边杂草,以降低虫源基数。灰飞虱在本地越冬寄主作物主要是麦田和杂草,田边杂草往往又是麦子收割后至水稻秧栽前灰飞虱的过渡场所。因此,早春时节铲除田边杂草,破坏灰飞虱栖息场所,可以起到阻断灰飞虱向水稻本田迁移的桥梁作用。三是注意选好秧田位置,尽量远离麦田和上年发病重的冬闲田,减少第1代灰飞虱成虫迁入传毒率。四是合理选用优质高产、抗虫抗病水稻新品

8、种,抓好适期偏迟播种。从本地灰飞虱成虫发生期看,单季晚稻播种期以安排在6月5日后播为宜。五是实施轻型栽培。推广小苗机插秧技术。秧苗期全程覆盖无纺布,以阻隔灰飞虱的危害。六是加强田间管理,科学运筹肥水。要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按照控氮、稳磷、增钾的要求施肥,增强水稻本身的抗逆性和抗病性,特别要防止偏施氮肥,造成秧苗过嫩过绿而诱发灰飞虱迁入和危害。  3.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