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监督制约权力

以社会监督制约权力

ID:26141926

大小:5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4

以社会监督制约权力  _第1页
以社会监督制约权力  _第2页
以社会监督制约权力  _第3页
以社会监督制约权力  _第4页
以社会监督制约权力  _第5页
资源描述:

《以社会监督制约权力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以社会监督制约权力社会监督是指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和民主监督。它是社会主义监督体制的基础,是反腐保廉、遏制腐败的可靠保证。它既有自身的独立性,自成体系,又渗透在党内和有关职能机构的监督之中,舍此,其它监督就会失去依靠。一、加强群众监督邓小平同志曾强调:“要有群众监督制度,让群众和党员监督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凡是搞特权、特殊化,经过批评教育而又不改的,人民就有权进行检举、弹劾、撤换、罢免,要求他们在经济上退赔,并使他们受到法律、纪律处分。”群众监督是一种最深入、最朴实的监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领导干部的工作是否有效率,领导干部是否称职,是否廉洁,是否值得拥

2、戴,最有发言权的是群众。我国目前发生的腐败行为,从历史根源看,在于高度集权的僵化体制下权力失衡、权力失监;从现实根源看,在于转轨过程中双轨并存带来的权力失范、权力失控。权力的滥用和掌权者的腐败,多数都是在群众中进行,人民群众直接、间接会察觉或知道其线索,许多腐败分子最害怕的是掌握他们命运的上级,但上级往往鞭长莫及,难于实施有效的约束和监督。而群众对他们的活动看得最清,摸得最透,评价最公正。近几年我国纪检监察和检察机关掌握的绝大多数大案要案,都是由人民群众检举揭发的,所以,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是完善监督与制约机制,防止权力腐败决不可少的一环。重视人民群众监督是

3、根治腐败的治本之道。人民群众的监督制约所具有的广泛性、敏锐性、自觉性等特点决定了这种监督制约能够有效地避免国家权力被滥用。由于人民群众监督制约没有直接的处理权,所以,要使其产生威力,就必须组织起来,形成强大的整体合力,从而给腐败现象的强有力的制约。政府官员贪污腐败是当今人民群众最痛恨的丑恶现象,群众具有反腐败的强烈要求和热情,同时对腐败也最具监督能力。充分激发和利用群众的监督热情和力量,是抑制贪污腐败的重要依靠。现在要重点抓好建立健全和完善群众举报的体系和网络,比如举报箱、举报电话、举报接待室、举报中心等要定期公诸社会,使群众有渠道举报,便于举报,更重要的是

4、要使他们安全地举报。对群众的举报应及时处理查办;举报准确的要给予奖励;按照举报线索挖出大案要案的,要给举报者以重奖;对因举报而受到打击报复的要给予保护,使群众举报真正成为反贪污反腐败的一支重要监督力量。加强人民群众监督,一定要有具体的监督法律来保证,应抓紧制定可操作的《人民群众监督法》。有了人民群众监督法,一是人民群众可以依一定的监督法律理直气壮地进行监督;二是当人民群众的监督受到阻挠和打击报复时,可以用监督法来保护自己;三是根据监督法对检举有功者给予奖励,可以大大提高人民群众监督的积极性;四是可以出现一个人民群众监督的良好环境,对滥用权力者和腐败者给以群众威

5、慑力。只要人民群众的监督意识和监督积极性大大激发起来,党政干部中存在的权力滥用和腐败问题将会被限制到最少的程度。二、重视舆论监督舆论监督这种特殊形式,其作用是其他监督形式无法代替的,它将腐败者揭露和曝光,从而产生全民公审的威力。舆论监督主要是通过新闻媒介、社会舆论对滥用权力者和腐败者揭露和曝光,将其错误和罪恶公布于众,产生全民公审的威力,所以,滥用权力者的“不怕处分和内部通报,就怕公开登报”,就是很好的说明。马克思称新闻舆论监督为“第三种权力”,可见其在整个监督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社会舆论具有公开性、及时性、灵活性等特点,具有时效性强、辐射面宽、透明度高

6、和震慑力大等特别优势,因而它在监督制约体系中有着独特的功能。对报纸等新闻舆论工具的监督作用,邓小平同志曾给予很高的评价。他说:有时“党和政府听不到的,报纸能听到,它能摸到社会的脉搏”,所以“报纸办好了,对领导是最大的帮助”。关于报纸批评的效果,邓小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看到报纸批评了的做法,就秘密地改,这就是报纸的作用”。寥寥数语就把舆论监督的重要性讲得十分透彻精辟。社会舆论就像警觉锐利的双眼,时刻密切注视着国家权力的运行状况,使权力行使者的一举一动均处于众目睽睽之下,众口评说之中,稍有不规行为,便被舆论向社会发出呼喊,从而对被监督者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政治压

7、力。“众怒难犯”与“有口皆碑”的截然不同的社会效果及其影响,使任何人都不能不考虑到社会舆论的巨大作用。另外,舆论载体还可以根据采访、调查和群众反映的材料向监督机构提供信息,利用舆论的力量为监督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为查处案件创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界的舆论监督功能日益增强,公开性与透明度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感不断加强,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已成为制约权力腐败的生力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播媒体更加现代化,舆论工具在促进廉政建设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更加被全社会所重视。社会舆论监督制约权力作用的充分发挥,离不开法律的有力保障。因此,很有必要尽快出

8、台《新闻监督法》,以法保障社会舆论的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