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神经端侧吻合后靶肌肉及其运动终板的形态学研究

围神经端侧吻合后靶肌肉及其运动终板的形态学研究

ID:26143590

大小:5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4

围神经端侧吻合后靶肌肉及其运动终板的形态学研究  _第1页
围神经端侧吻合后靶肌肉及其运动终板的形态学研究  _第2页
围神经端侧吻合后靶肌肉及其运动终板的形态学研究  _第3页
围神经端侧吻合后靶肌肉及其运动终板的形态学研究  _第4页
资源描述:

《围神经端侧吻合后靶肌肉及其运动终板的形态学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围神经端侧吻合后靶肌肉及其运动终板的形态学研究杨家辉,洪光祥,王发斌【关键词】肌肉  摘要:〔目的〕研究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靶肌肉及其运动终板的形态,为端侧吻合的应用提供进一步的形态学依据。〔方法〕ethod〕Tals,inonegroup,theproximalendofperonealnerveonthsafteroperation,theperonealnerveandthetibialmuscleination,andthemuscle'sed.〔Result〕Significantdifferenceuscleusclefibercrosssectionalar

2、ea,themoterendplateareaandcolor(P001).〔Conclusion〕Endtosideneurorrhaphycanprotecttargetmuscle.  Keym处切断,实验组近端结扎并反转缝于临近肌肉上,然后,在胫神经干外膜上开一直径约1mm的小窗,将腓总神经远端用10/0显微外科缝线端侧吻合于胫神经开窗处。分层缝合切口。对照组腓总神经切断后,两断端均反转结扎。两组动物左侧作为正常对照。  12取材及检测  大鼠常规饲养3个月。腹腔麻醉后,打开胸腔,胸主动脉插管,右心耳切开放血,肝素生理盐水灌注至灌注液清亮。按原切口找出双侧腓总神

3、经,沿腓总神经分离至其所支配的小腿前外侧肌群,将其一并切下,观察其外观。切取吻合口远端3mm处腓总神经节段行半薄横切片,甲苯胺蓝染色,光学显微镜检查。完整分离切取双侧胫前肌,于万分之一分析天平上称重,行肌湿重检查。切取称重后胫前肌中下段肌条,行横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肌纤维形态。切取称重后胫前肌中上部肌腹,行纵切片,AC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运动终板的形态和着色。北航医学图象管理分析系统测量腓总神经横切面再生神经纤维数目、胫前肌肌纤维横截面积、运动终板的面积及着色。  13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右侧测得值与左侧的比值,用均数及标准差(±s)表示,结果用

4、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大体观察  实验组右侧腓总神经圆润、丰满、光泽度好,与之相连的小腿前外侧肌群饱满、有弹性。而对照组右侧腓总神经菲薄、纤细,与之相连的小腿前外侧肌群明显萎缩。  22胫前肌湿重  称量胫前肌湿重,将右侧测得值除以左侧测得值,得胫前肌肌湿重比。结果显示实验组胫前肌肌湿重比明显大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极显著性差异。(表1)  23组织学检查  231神经组织  实验侧腓总神经横切面显示再生神经纤维数目较多,神经纤维较粗大,髓鞘厚,束间结缔组织少,与正常侧比较接近。而失神经侧神经纤维大多崩解、纤维化,束间结缔组织增生,无明显髓鞘结构。  23

5、2肌肉组织学检查及肌纤维横截面积测定  实验侧胫前肌结构清晰,肌纤维粗大,呈正常肌肉形态结构(图1),失神经对照侧肌纤维萎缩变细,胞核集中,甚至出现肌纤维变性(图2)。肌纤维横截面积比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表1)  233运动终板检查  实验侧运动终板面积大,结构清晰,着色深,接近正常侧(图3)。而失神经侧运动终板面积小,结构模糊,着色浅(图4)。实验组运动终板的面积比及着色比明显大于对照组,统计学结果显示极显著性差异。(表1)表1胫前肌肌湿重比、肌纤维横截面积比、运动终板面积及着色比(略)  3讨论  肌肉失去神经支配后,功能丧失,形态学表现为肌肉萎缩变

6、性和纤维化,运动终板也出现变性。神经修复后,随着功能的恢复,肌肉和运动终板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5〕。  近年来,很多学者对神经端侧吻合进行了大量而系统的研究,基本肯定了端侧吻合侧支发芽理论,并肯定了对功能恢复的作用〔1~4〕。  本实验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研究了端侧吻合后靶肌肉及其运动终板形态。结果显示实验侧胫前肌结构清晰,肌纤维粗大,呈正常肌肉形态结构。实验侧运动终板面积大,结构清晰,着色深,接近正常侧。为了消除实验动物的个体差异,增强可比性。作者在实验数据的处理上,采用右侧测得值与左侧的比值(即恢复率)表示,结果显示实验侧胫前肌在肌湿重比、运动终板的面积

7、比及着色比上均明显优于失神经侧,两组间具有极显著性差异。说明端侧吻合对失神经肌肉及运动终板具有保护作用。同时,本实验通过对腓总神经横截面的观察,显示实验侧有较多再生神经纤维,而失神经侧无明显神经再生,说明端侧吻合后通过侧枝发芽使变性神经再神经化,再神经化的神经对肌肉及运动终板起到了营养作用。  神经端侧吻合简单易行,不损害供体神经〔2,3〕,可能成为处理神经缺损一种可行性方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