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ID:26192648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5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_第1页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_第2页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_第3页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_第4页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_第5页
资源描述:

《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菊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张健李友宾钱大玮钱仕辉段金廒丁安伟【关键词】菊花;,,,化学成分;,,,药理活性摘要:概述了菊花的主要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菊花为药食同源的常用中药,其主要成分为黄酮、三萜类等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在心血管、抗病毒、抗肿瘤方面活性研究报道较多。关键词:菊花;化学成分;药理活性菊花是菊科植物菊花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是我国常用中药,具有疏风、清热、明目、解毒之功效。主要治疗头痛、眩晕、目赤、心胸烦热、疔疮、肿毒等症〔1〕

2、。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菊花具有治疗冠心病、降低血压〔2〕、预防高血脂、抗菌、抗病毒、抗炎、抗衰老〔3〕等多种药理活性。目前我国药用菊花在市场上有八大主流商品来源,分别为杭菊、亳菊、贡菊、滁菊、祁菊、怀菊、济菊、黄菊,而《中国药典》Ⅰ部(2000年版)根据菊花产地和加工方法的不同,收载了亳菊、滁菊、贡菊和杭菊四个品种。菊花为药食同源植物,国内外对其分类、鉴定、化学、临床、药理等方面均有报道,现仅就国内外对菊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作一概述。1化学成分菊花因产地和品种不同,其化学成分有一定的差异。目前对药典收载

3、的四种来源的菊花的化学成分研究均有报道。研究发现,菊花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其中黄酮类化合物、三萜类化合物和挥发油是其主要有效成分。1.1黄酮类化合物从菊花中已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有:香叶木素、芹菜素、木犀草素、槲皮素、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4、5〕、棉花皮素五甲1醚、5羟基3',4',6,7四甲氧基黄酮〔6〕、橙皮素(hesperetin)、刺槐素(acacetin)〔7〕、橙皮苷、刺槐苷〔8〕、金合欢素7OβD半乳糖苷、芹菜

4、素7OβD半乳糖苷、4'甲氧基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9〕、baicalin〔9〕、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diosmetin7OβD葡萄糖〔10〕。此外,国内也有不少研究学者对不同产地、品种或者同一品种不同采收期菊花中黄酮类成分进行了提取工艺、含量测定、质量控制等方面研究。如:邢振荣等〔11〕以挥发油、总糖、木犀草素、氨基酸含量为检测指标对不同品种及产地的杭菊成分进行了测定,为确定哪种产地可作药用或者宜作茶用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黄伟民等〔12〕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怀菊花总黄酮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提高乙醇

5、浓度,增大溶媒体积,控制提取时间是提高其总黄酮含量的主要因素。刘金旗等〔13〕采用薄层层析和比色法,对亳菊、滁菊、贡菊和杭白菊的叶及花中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菊花叶和菊花中的主要成分类似,杭白菊叶中总黄酮含量最高。2001年,刘金旗等〔14〕又以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及绿原酸为检测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亳菊、滁菊、杭菊和贡菊中上述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作者认为选用HPLC同时测定菊花中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和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可作为菊花

6、药材进行质量控制的标准。胡碧波等〔15〕用HPLC法测定了不同采收期杭白菊中木犀草素及其苷的含量,以考察它们在采摘期内的含量变化,实验结果发现在杭白菊中木犀草素含量大大低于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且木犀草素含量在采摘期中无显著变化,但其糖苷的含量在采摘初期变化不明显,在采摘后期呈下降趋势。1.2三萜及甾醇类化合物胡立宏等〔7〕从杭白菊中分离得到5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为棕榈酸16β,22α二羟基假蒲公英甾醇酯,棕榈酸16β,28二羟基羽扇醇酯,棕榈酸16β羟基假蒲公英甾醇酯、假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甾醇。Mot

7、ohikoUkiya等〔16〕学者从菊花中分得一系列三萜二醇、三萜三醇及它们酯类化合物,其中从菊花提取物正已烷部位分离得到32个3O脂肪酸酯三萜类化合物,包括棕榈酸酯、肉豆蔻酸酯、月桂酸酯和硬脂酸酯;从非皂苷的脂溶性部位得到24个三萜烯二醇和三醇,包括乌苏烷型、羽扇豆烷型、齐墩果烷型、蒲公英烷型等。1.3挥发油刘伟等〔17〕对不同产地四种菊花:即亳菊、怀菊、滁菊和杭菊中挥发油进行了含量测定,发现滁菊中含量最高;同时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挥发油成分进行初步研究,鉴定出二十余种萜类成分。黄保民等〔18〕应用气质联用

8、技术对怀菊花及大怀菊的挥发油化学成分组成和性质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菊花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单萜、倍半萜类及其含氧衍生物;此外从怀菊花挥发油中鉴定了40个化合物,从大怀菊中鉴定了27个化合物。最近,鲍忠定等〔19〕也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杭菊中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出50个化合物,并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实验值为今后进一步开发杭白菊挥发油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1.4其它类成分除上述成分外,从菊花中还分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