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农民思想探微

邓小平农民思想探微

ID:26257123

大小:57.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5

邓小平农民思想探微_第1页
邓小平农民思想探微_第2页
邓小平农民思想探微_第3页
邓小平农民思想探微_第4页
邓小平农民思想探微_第5页
资源描述:

《邓小平农民思想探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邓小平农民思想探微[摘要]邓小平农民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相当丰富,其要点有:农民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根本的问题;农民群众具有丰富的首创精神;农民的积极性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重视农民物质利益;保障农民民主权利;教育改造农民。  [关键词]邓小平农民农业    邓小平生前高度重视农民问题,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新鲜经验,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就农民问题提出了许多科学观点,由此形成了他丰富而独特的农民思想,

2、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的农民理论。邓小平农民思想也是邓小平“三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透彻理解邓小平的这一思想并用之指导实践,对于解决我国当前突出的“三农”问题,全面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顺利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农民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根本的问题  我国农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基本国情决定着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问题。毛泽东在寻找中国革命的道路中就指出在中国进行的革命实际上就是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质就是农民战争,农民是革命的主力

3、军。中国革命只有首先从农村开始,优先解决农民问题特别是农民的土地问题,才能取得农民的支持,不断积蓄革命力量,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毛泽东的精辟论述,从理论高度揭示了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首要的、根本的问题。民主革命时期是这样,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是这样。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始终坚持认为农民问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首要问题、根本问题,总是把农民问题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头号问题并加以解决。事实上,我国改革的突破口是在农村,是从解决农民问题开始的。  邓小平之所以把农民问题看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4、会主义的首要的、根本的问题,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的:  (一)农民生活的好坏是社会安定的基础。古往今来,中国一直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家,农民的生活状况始终关系着国家和社会的安定。邓小平反复强调农民问题在实现社会安定方面的重要性。1984年6月,邓小平指出:“中国有80%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1]同年10月他又指出:“中国社会是不是安定,中国经济能不能发展,首先要看农村能不能发展,农民生活是不是好起来”。[2]1985年,他在解释改革为什么从农村开始时说:“因为中国

5、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在农村,如果不解决这百分之八十的人的生活问题,社会就不会是安定的”。[3]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中站稳脚跟,始终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根本上说是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正确政策,特别是农村经济政策,解决了广大农民的温饱问题,使农民生活好起来。  (二)农民问题的解决是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实现现代化是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宏伟愿望。为此,邓小平为我们设计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能否实现“三步走”,关键在于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我国的现代化

6、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农民的现代化。只有农民问题真正得到解决,我们才能顺利地实现“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新的世纪里,我国正在奋力实现人民生活从小康到富裕的历史性跨越。事实证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新跨越,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民。目前,农民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这表现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差距持续扩大;农民的一些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村的教育、文化、卫生事业严重滞后,等等,农民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现代化的瓶颈。因此,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健全完善基

7、层民主,建设农村先进文化,为顺利实现“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农民群众具有丰富的首创精神  邓小平认为,农民具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具有想象不到的创始精神。他说:“农村改革中的好多东西,都是基层创造出来的,我们把它拿来加工提高作为全国的指导。”[4]他明确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自己的创造,“农村搞家庭联产承包,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5]对于农村中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邓小平多次强调说明这是农民自己创造发明的,“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料到的最大的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

8、这不是我们中央的功绩。”[6]“乡镇企业容纳了百分之五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那不是我们领导出的主意,而是基层农业单位和农民自己创造的。”[7]事实确实如此,回顾二十几年农村改革的历程可以看出,农村改革的伟大事业正是在实践中,在农民群众的创造中不断推进、不断深化的。  邓小平进一步提出,既然农民群众是创造的主体,那么就应当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按农民的意见办事,而不是靠行政命令去干预农民,对农民指手画脚,更不能充当农民的“救世主”。早在新民主主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