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

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

ID:26274994

大小:1.33 M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1-25

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_第1页
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_第2页
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_第3页
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_第4页
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大班幼小衔接家长会刘河镇中心幼儿园2014年9月人生中有三大转折关键期1.家里——幼儿园(3岁)2.幼儿园——小学(6岁)3.小学——中学(12岁)先看看——孩子入小学后都会出现哪些不适应?Ø孩子入学不适的表现——一到上学时间就烦躁、不安、焦急,甚至哭闹,有的孩子则出现上学情绪低落,放学欢腾活跃的现象;Ø不愿意提及在校的表现和活动;Ø进入不了学习状态,学习习惯差,不能完成学习任务;Ø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听课效率低;Ø上学还没几天就开始怕学、厌学;Ø性情发生改变,如变得退缩、烦躁或是攻击行为增多。小学老师反馈

2、•一年级学生•哭闹•上课坐不住•书写困难•写作业拖沓、速度慢•集体中太自我•自由活动时不会玩•丢三拉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1.幼儿园与小学本身有很大差异2.家长意识不到位3.幼小衔接出现断层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学习环境宽松活泼严谨规范学学习内容以动手动脑的游戏为主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习学习形式培养学习兴趣并进行知识启系统学习,需要完成作业,有考蒙教育,没有考试。试的任务和压力。教育不同老师像妈妈一样照顾生活,老师侧重于学习与品德的教育,保教一体。生活照顾相对较少。生时间不同30分钟

3、教学以游戏为主45分钟课堂以听课为主活行为规范较自由,鼓励孩子自由发展。较规范,学校规章严格。不同交往不同多在老师和家长视线范围和课间、课外由学生自由支配和小老师的组织范围内与小朋友朋友交往的独立性强。交往。由此看出,幼小衔接很重要根据国家教委进行的“幼小衔接”研究表明,由于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有着很大的不同,超过60%的孩子入学后存在学习适应性严重不足的问题。不适应正规的学校教育,不适应相对紧张的学习环境;不适应跟老师、同学的相互配合、相互合作;不适应学校在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等方面的要求等等。幼小衔接快

4、乐成长到底什么是幼小衔接“幼小衔接”是儿童从幼儿园向小学过渡之间的衔接,是儿童结束以游戏为主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幼小衔接,需要你我共同参与•幼小衔接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事,需要家庭、幼儿园、小学、社区多方配合共同完成。幼儿园会怎样做呢?•一、端正指导思想,增强衔接意识。•二、从孩子入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能力。•三、从家长入手,争取家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四、从情感入手,激发幼儿入小学的愿望。•五、从研讨入手,加强幼儿园与小学间的教学衔接。一、端正指导思想,增强衔接意

5、识。每学期初各班制定出详细的幼小衔接计划、方案,期末有总结。学期初定本期所开展的活动,每个活动有具体的方案,活动中有图片,活动后都有总结。大班幼小衔接实践活动计划表上学期下学期良好的握笔姿势、倾听习惯会写自己的名字,10以内加减法学1——10数字练习汉字基本笔画练习习数的分解和组合拼音的初步认识学习叠衣服、叠被子及根据冷热参观小学、大班毕业典礼变化穿脱衣服生学习当值日生、班长下课时自由选择游戏注重合作有事情要说自己按需要喝水。活学习自己解决一些问题整理书包二、从孩子入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能力1、学

6、会生活(自己洗手洗脸、自己吃饭、喝水、入厕;自己穿脱衣服、叠被子等)2、学会为他人服务(“我是能干的小帮手”和“我当值日生”)3、学会整理书包4、学会学习三、从家长入手,争取家园配合,共同做好幼小衔接1、幼小衔接专题家长会2、家长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分析介绍)3、家园共育栏“父母必读”及时更换4、家长开放日四、从研讨入手,加强幼儿园与小学间的教学衔接。•1、幼小衔接交流会•2、教学研讨会(年级教研、集体教研)••3、与小学教师座谈(参观小学)五、从情感入手,激发幼儿入小学的愿望1、参观小学、观看小学升旗仪式

7、2、走进小学课堂参观小学的校园,观摩小学生上课及课余活动。3、通过图片、资料、等各种教育形式,帮助幼儿认识入小学后的学习与生活。4、幼儿园与小学老师互换、听评课。六、改变环境1.作息时间2.课程设置(十不准)3.减少不必要的活动环节(集体喝水、入厕)4、座次、铃声、课间十分钟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自制玩具要求•大二班袋鼠袋:请家长用结实干净的大编织袋来做,在上面用布缝上一些好看的图案,袋子上面的两侧位置缝上宽松紧,长度适应大班孩子。做好后,让孩子试一试。及时调节。•大一班高跷:1,请用四个粗的旺仔牛奶瓶

8、(铁质的)来做高跷。用宽一些缝好的布条来做孩子手拉的绳子。绳子放在四个瓶子下面。最后,用宽胶带上下左右转圈粘结实。照这个样子一共做两个高跷,孩子左右脚各一个。2,或者用7个“六个核桃”(露露瓶)瓶子做高跷也可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